-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動物百科讀后感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百科讀后感模板1
最近,我讀了《動物世界百科全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珊瑚波斯語xuruhak的漢譯,漢語中的珊瑚狹義上指珊瑚蟲、一種構成廣義珊瑚的捕食海洋浮游生物的低等腔腸動物;而廣義上的珊瑚它不是個單一的生物,它是由眾多珊瑚蟲及其分泌物和骸骨構成的組合體,即所謂非植物類的珊瑚樹以及非礦物類的珊瑚礁。珊瑚蟲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有機質,形態(tài)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并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fā)有很多,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你也讀一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的!
動物百科讀后感模板2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高爾基也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到大,聽過無數(shù)故事,看過無數(shù)書的我,早已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我最欣賞的一本書——《史前怪獸大百科》中,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幾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史前怪獸他們的殘酷和怪異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異齒獸、三叉赤獸、袋狼、袋劍虎、大地懶、尤因塔獸、漸雷獸、帝王猛犸、龍王鯨……奇怪的名字背后是一個個長相奇特、或行為怪異、或性格兇狠的史前怪獸,讓人目不暇接、觸目驚心。
這本書里記載的,不僅僅是怪獸的奇與怪,還有我們人類祖先的進化資料。最早出現(xiàn)的史前人類應該是南方古猿,他們早在400萬年以前就出現(xiàn)在非洲地區(qū)。他們已經學會直立行走了,這可是人類進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能人是在南方古猿之后出現(xiàn)的,他們的身高和現(xiàn)代生活在非洲的矮小型黑人差不多,他們已經學會了用石頭制造工具。大約在150萬年前,直立人誕生了他們的身高已經十分接近我們現(xiàn)代的正常人,最重要的是直立猿人已經學會鉆木取火,會用火取暖,煮食或自衛(wèi)。智人出現(xiàn)的比較晚,大約在35萬年前才出現(xiàn)在地球上。智人制造工具的技術更為先進,還學會了在洞穴里繪畫,甚至可以為死去的伙伴舉行葬禮。
大自然是最富有創(chuàng)意的魔術師,億萬年來,經過我們辛辛苦苦的努力終于變成現(xiàn)在的美麗世界。它還創(chuàng)造出數(shù)不清的各類生靈。有些生靈經歷風雨,至今猶存;有些生靈來了又走了,轉眼即逝。那些在時間的洪流中的史前怪獸早已湮滅,讓我們珍愛現(xiàn)有的動物,與它們和諧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