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壇像是史鐵生冥冥中注定的摯友,等待著他出生,等待著他在最有活力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而后為他在喧囂的塵世間開辟一塊寧靜之地,讓他拜訪自己的每一棵樹,每一米草地,讓他在夕陽彌漫的沉靜光芒中,在滿地的月光里,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要不要去死”而又“為什么而活”。我們總愛說,史鐵生是一個身殘志堅的人。可是,哪有一個人在面臨身體殘缺時能不在心里問候命運的祖宗,能馬上微笑著面對生活呢?從身殘到志堅的過程一定充斥著絕望,無助和無窮無盡的自我否定,不然史鐵生也不會思考“要不要去死”。在一天幾個小時的反反復復的思考中,他終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痹谶@個答案里,坦然和釋懷遠超過了無奈和恐懼。
我們常?謶钟谒劳觯瑓s也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段遗c地壇》予我最深刻的教誨,即是教我思考為什么活。人為什么活著?因為人想活。有的人不怕死,但不怕死并不意味著不想活;有的人怕活,怕活也不等同于不想活。活仿佛是上帝贈予人的權利,是一個證明自己存在的機會。既然活著的機會只有一次,為什么,不去試一試呢?試一試也不會有額外的損失吧。
可是,怎么會沒有額外損失呢?活著,注定會有失意,悲苦的時候。但正如書里所言“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嗎?”沒有了苦難,哪里有與之相比較之下被映襯出來的幸福呢?事物往往因對比才顯現(xiàn)其珍貴。正如有了丑陋才有所謂美麗,有了妒恨才有所謂善良,苦難對于幸福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苦難只是人生組成的一個普通部分,是生命旅途中的必經(jīng)站。正是正確認識苦難并接受它,我們才能更體會出幸福的甜美,才能以平常心更好地活著。
史鐵生在書里寫到“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笔菬o奈嗎?我覺得只是對現(xiàn)實的接受。在認識并接受困難的平常后,依然接納命運,感恩命運,接納自己,這正是《我與地壇》帶給我的新的認知。
愿每個人都能在無窮的思考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地壇,找到自己心中的園神。
【《我與地壇》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好詞好句12-12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3-31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4-06
我與地壇的讀書筆記01-11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1-09
【精】《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2-04
【熱門】《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2-05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熱】02-05
我與地壇初中讀書筆記03-13
我與地壇優(yōu)秀讀書筆記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