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dāng)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樓夢讀后感 篇1
有這么一陣子,一打開手機必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開qq音樂,將雙笙的《終身誤》設(shè)置成單曲循環(huán):都道是金玉良玉,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直很喜歡古風(fēng),這首歌的詞和旋律更是唱到了我的心里,直到打開《紅樓夢》太虛幻境的那一回,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里面的“終身誤”這首詞。喜愛的詞就藏在紅樓夢里,這使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更大的興趣,也想看看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曾經(jīng)跟同學(xué)玩笑說,不如這篇文章就叫“一顆石頭和一株小草的緣分牽絆”。這個一開始的傳說不僅讓這本書都帶上一絲仙氣,更注定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兩世糾纏,也注定那愛而求不得,有的人,從第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了。最有感觸的.那一段情節(jié),是賈寶玉大婚的時候的。我想象著一個男孩子滿心歡喜,想著林妹妹的點點滴滴,想著從今天起與她終于要續(xù)起木石前盟,卻在掀開蓋頭的那一刻錯愕不已,而那個女孩卻在他大婚的夜里在瀟湘館的角落咽下最后一口氣。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年少時的陪伴,誰又會想到最后是這樣的結(jié)果,又能怪得了誰,那個時代下,哪有這么多圓滿。
我欣賞寶釵,因為薛寶釵這人生中,得意是因為賈寶玉,失意也是因為賈寶玉,正如終身誤中的到底意難平,寶釵本身沒有什么錯,她只為追求她自己作為女人應(yīng)有的幸福,可我也最心疼她,有人說紅樓夢中賈母愛熱鬧,寶玉愛熱鬧,黛玉會胡鬧,湘云會大笑,母親不懂得,哥哥是混蛋,嫂子不是人。沒有一個人懂她。表面上人們都親近她,寶釵看似熱鬧,其實她是最孤獨的那個人;我同情黛玉,一個清冷孤高的人,到底是終身誤,誤終身,與他終究是忘記了彼此;對于寶玉這一形象的評價,我很復(fù)雜,我喜愛他的時而通透,時而癡,卻也在最后都只念風(fēng)月情濃,負了木石前盟那里流下了眼淚。還有平兒、妙玉、晴雯…他們都像是這本書的過客,有人有了最終的歸宿,有人隨著時間的走過,消失在這長河里。
賈府的由興到衰的過程里,藏著多少心酸。這個主時間軸下,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興衰。可能最后這個結(jié)局,誰都沒有錯,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也許是這種可悲,這種無奈才吸引了我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屬,因為鳳姐對劉姥姥的幫助,才有了姥姥對巧姐兒最后的報恩,可是更多的人,最后還是逃不了一個悲,劇里的鳳姐,被人雪地里拖行了好幾里,她死前的無望,還有對巧姐兒放不下的牽掛,無時無刻不在揪著我的心。曾經(jīng)看到一些別的版本的《紅樓夢》,作者們都重新改寫了紅樓夢,將自己心中的遺憾通通填上,有的將木石前盟寫圓滿,有的提醒鳳姐提防王夫人。如果結(jié)局都是這樣,可能就也不是紅樓夢了,紅樓里的故事,是一個悲字,這個悲字寫的婉轉(zhuǎn)漫長,不知曹雪芹寫出了他自己的多少心酸。
《東邪西毒》里有一句臺詞“以前我認為那句話很重要,因為我相信有些事說出來就是一生一世,F(xiàn)在想想,說不說也沒有什么區(qū)別。有些事情是會變的,我一直以為自己贏了,直到有一天我看著鏡子才知道我輸了。在我最美好的時間里,我最喜歡的人不在我身邊,如果能重新開始該有多好!比绻乙灿懈淖兘Y(jié)局的能力,只希望這個時代下,即使改變不了那么多人的心意,能沒有那么多無奈和錯過就足矣了。
紅樓夢讀后感 篇2
最早接觸《紅樓夢》,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當(dāng)時在外公家住,外公獨喜歡看《紅樓夢》,我就被動著看了一些電視劇,聽了一些故事情節(jié)。當(dāng)時只覺得里邊的人物太多,且等級分明,動輒一堆仆人簇擁著,說話又文縐縐的,看不出有什么趣味。
高中時,班里掀起了看《紅樓夢》的熱潮,兒時的“韜光養(yǎng)晦”,竟讓我小小自豪了一把,許多故事情節(jié)都“信手拈來”。也真正開始喜歡曹雪芹的這本書所獨有的味道,也便融入了那熱潮中去。
寒假期間整理舊物,竟發(fā)現(xiàn)了“珍藏”多年的書,便又一次重游紅樓。這些年電視劇看了四五遍,書也讀了四五遍,每次讀完有新的體會和收獲,盡管每次都是心情沉重、眼淚無數(shù)。
在我看來,全書最中心的人物,莫過于黛玉了。有人說黛玉的心思太過細膩、敏感,心態(tài)過于悲觀,但我卻特別理解她!斑淚報恩”一說暫且不提,單就黛玉個人來說,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生的容貌清麗,身量纖纖,又頗具才情,是個極富靈氣的女子。可惜天妒紅顏,讓她自幼喪母,后又寄住在外祖母籬下。又恰巧我們的寶二爺卻又最是憐香惜玉,且兩人自小同住一院,青梅竹馬的情分自不必說。雖說有外祖母庇護,可畢竟外祖母年事已高,所以真正能心靈溝通的人是少之又少。因而她凡事謹慎,心思細膩,倘若換作是我,可能也會是這樣吧!
原著中很多黛玉的詩作,最經(jīng)典的要數(shù)葬花吟了。“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fù)去!睂懕M了滿心的愁索,也寫盡了悲天憫人的無奈。不得不說黛玉對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不得不說黛玉的才情真的是無可言喻。當(dāng)然也很喜歡她的《詠菊》、《桃花行》、《唐多令?詠絮》等,但無不例外都寫出了滿腹的憂愁,都用她絕世的才華譜寫了人世的悲歡。
年少時不喜歡寶釵,只覺得她是一個才情兼?zhèn)洌瑓s又頗為自私的形象?涩F(xiàn)在想來,她卻是最富理性的!柏S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薛家本是極盡奢華的,可隨著薛父的離世,薛蟠只能在戶部掛個虛名。況且薛蟠又是個典型的二世祖,薛家哪經(jīng)得起這般折騰,于是孤兒寡母的希望都落在了寶釵進宮上。想來理性的寶釵是不愿入宮的,一生居于宮閣樓墻,只是當(dāng)公主郡主入學(xué)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所以她不像黛玉般只尊崇賈母,她善悉人情世故,深知姨母才是真正的女主人。善于察言觀色的.她左右逢源,一早便打下了堅實的人際基礎(chǔ)。雖然在她成親之日,黛玉的死讓我有一些惱她,但書的開頭也暗示了黛玉和寶玉最終不會有情人終成眷屬,況且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不是很喜歡寶玉的這個形象,他雖也頗具才華,但也終歸是個被寵壞了的孩子。最值得欽佩的應(yīng)該還是曹雪芹吧!書中的人物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但每一個人物的描寫,卻又刻畫的那樣細致,展現(xiàn)給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的編排可謂是真的精彩絕妙,寫作手法純熟。但其中蘊含多重的命義,留下無數(shù)引人深思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會難解其中味,而這本書恰好又是草蛇灰線,讖語疊出,極大的幫助了我們理解。有時候會想,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恢宏的故事。
關(guān)于《紅樓夢》這本書,研學(xué)的人很多,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這些淺顯的理解,遠遠比不上我對它的濃厚興趣。只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希望我在今后的反復(fù)研讀中會有新的認識和收獲。
紅樓夢讀后感 篇3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币磺t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jīng),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xiāng),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xiàn)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臟的一面。
說到這,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里要數(shù)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xiàn)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xiàn)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ㄇ鞍V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zhí)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xiàn)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zhì)。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v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fēng)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fēng)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jié)局。
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guī)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jīng)暗示了最后她悲慘的結(jié)局。
當(dāng)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哪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dāng)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著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jīng)無濟于事了,黛玉帶著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ずJ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都證明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dāng)時薛寶釵不答應(yīng)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jié)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紅樓夢讀后感 篇4
太虛幻境中有一副對聯(lián):“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假是非,勾勒出了紅樓一夢,更組建成了生活中的百態(tài)。
紅樓夢,隱去真事,假語村言,神話及佛道釋的種種痕跡,交雜在寧榮國府和五大家族的興衰故事中,真假切換自如,渾然天成。不尋常的女子們,各有各的姿態(tài)和人生哲學(xué),故而,常常也體現(xiàn)著她們的多面性。多面,才不讓人物顯得單調(diào)乏味,反而有種躍然紙上的立體感。后人對紅樓,解讀得有點用力過猛,例如寶釵,仿佛一點點小動作小心思,都會被說成是其圓滑刻意逢迎的證據(jù)。事實上,她也沒有做錯什么,利己和自我保護,是種再常見不過的心思。讀者所挖掘的真假面,是站在“上帝視角”予以品評的,如若將寶釵放置于她所處的境地,這又有什么不合情理呢?陀^理智,是面對事件的最基本處理原則。過高的要求,必定衍生出種種不盡心意。將人物固定化,用偏見目光看待,難免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反倒是忽略了人物的善良面,給自己營造出一種世界皆陰暗的感覺,因小失大。
所謂“道德綁架”“法大于情”之類讓人無奈的社會現(xiàn)狀,我們?yōu)榇索鋈粋,而又慶幸于自己尚未碰到這些糟心事。一方面,我們是網(wǎng)上激揚文字的“正義化身”,另一方面,又是無力對抗社會陰暗面,蜷縮在電腦桌前束手無措瑟瑟發(fā)抖的“鍵盤俠”。然而,固然個人的力量單薄且作用有限,卻是欲凝結(jié)成一股強大社會力量必不可少的條件。電影熔爐,推動了韓國相關(guān)法律的改革;“藥神”陸勇,給無數(shù)慢粒白血病患者帶來希望,也促使了國內(nèi)藥品價格改革。雖然我們小心把持經(jīng)營著自己擁有的小小世界,為了它,學(xué)會了逢迎與違心,但是,內(nèi)心的人性與真摯,依然會留有余音。正如,勢利毒辣如鳳姐,也看重了邢岫煙的純樸,予以她衣物資助;貧窮軟弱如劉姥姥,在賈府危難之時,爽快得答應(yīng)照顧巧姐。陽光下,萬千草木生長,孕育著生機盎然的活力,人間,也本該以溫情為主色調(diào),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熨帖而美好。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呢?我們或許迷失在滾滾紅塵的真假是非中,但只要多保有一點思考和勇氣,可能會創(chuàng)造出大不同。斯特里克蘭的.孤勇與不羈,較之哈姆雷特的猶豫與徘徊,孰勝孰負?前者,是不計后果義無反顧的真,后者,則是心懷正義常戴多層面具的假。然而,如若前者能有更多思考權(quán)衡,仰望“月亮”的同時,珍惜自己的“六便士”,或許,理想能更有根基,未來也可有更多期待。如若后者能有更多勇氣,執(zhí)著于自己目標的同時,也勇于刺出那姍姍來遲的一劍,或許,不會牽連那么多無辜者的生命,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丹麥王。襲人在賈府處處謹慎小心,顧全大局,因而得到寶玉及王夫人的器重;探春雖為庶出,然而卻敢于興利除弊,挑戰(zhàn)賈府的腐舊制度,因而才能稍挽狂瀾,贏得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別人的尊重。思考與勇氣的融貫,是前進路上堅實的盔甲,是呼嘯激揚起帆的勁風(fēng)。
《紅樓夢》是一本偉大的,關(guān)于生活和美的百科全書,品讀之時唇齒留香,亦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共鳴,值得我們一生的學(xué)習(xí)。
紅樓夢讀后感 篇5
花了半年,終于把《紅樓夢》這個大部頭啃完了,直接看原著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于是看了蔣勛的解讀,讀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像蔣勛說的那樣,它像是一本佛經(jīng),無時不刻的在點化我們。
凡事不要太糾結(jié),太偏執(zhí)——紅樓夢讀后感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賞析!
十二金釵中,有個叫妙玉的姑娘,富家小姐出身,長的也好看,后來家道沒落出了家,被賈家供養(yǎng)在攏翠庵里修行。她有重度潔癖,高傲的不得了,看誰都覺得low,只有自己品味最高。賈母邀請劉姥姥去庵里喝茶,她非常的嫌棄農(nóng)村來的臟兮兮的劉姥姥,吩咐姑子把她喝過的茶杯直接丟了,即使那是非常名貴的成化窯燒制而成的。
蔣勛對這一段的解讀非常精彩,作為一個出家人,最應(yīng)該修行的就是無分別心,也就是《金剛經(jīng)》里那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妙玉可能每天都要無數(shù)次的誦讀這一句,但是劉姥姥喝過的一個杯子,她都覺得惡心,甚至要丟掉?梢娬嬲男扌胁辉诳陬^,不在表面,不在形式,而在于當(dāng)你最在乎、最珍惜的東西被蹂躪、被踐踏的時候,你要怎么面對。
把所有給你帶來痛苦的事情,都看作是人生必經(jīng)的修行。那些讓你糾結(jié)的、放不下的,都是來度化你的。對世間萬物,要做到無分別心。
感覺這一條和心理學(xué)上的“吸引力法則”有點相通的`地方,就是說你關(guān)注的事情,往往會一直縈繞在周圍。你戴了一串“潘多拉”,然后發(fā)現(xiàn)大街上的姑娘們幾乎人手一串“潘多拉”;你覺得自己最近運氣特別好,然后好事就會接二連三發(fā)生;你覺得自己特別好欺負,然后發(fā)現(xiàn)這個誰擠兌你了,那個誰又背后捅了你一刀。
人生已經(jīng)如此的艱難,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給你帶來正能量的事情上,對于求而不得的東西,淡然一點,想開一點。人心本來就是叵測的,你我都一樣,沒有誰比誰更高級,無謂的堅持其實是一種偏執(zhí),偏執(zhí)演變成偏見,再帶來歧視、不滿、憤懣、怨恨。。。這一切都讓我們變得不美麗。
故事的后來,妙玉掉到一個巨大的悲劇中:在賈府被洗劫的時候,搶匪覬覦她的美色,將她擄走,生死未卜。這么一個有潔癖的姑娘,最后偏偏被玷污,也許作者是要警示我們,那些我們最想抓住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
另外一個書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潑辣能干的王熙鳳,賈府上上下下三百多號人,都對她服服貼貼。對外,她有高超的管理技能,雖然目不識丁,讀后感。但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事無巨細一清二楚。用現(xiàn)在的話說,她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wù)管理、危機公關(guān)、行政后勤等方方面面都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天賦。對內(nèi),她還有著超強的控制欲和嫉妒心,在家說一不二,牢牢的把握著話語權(quán)和財權(quán),賈璉在他面前是絕對的“妻管嚴”。
書中給她的判詞是“機關(guān)用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最在乎的人——賈璉,先是不停的出軌,出軌的對象還都是傭人的老婆。。。隨后更是偷娶了尤二姐、尤三姐,非常的不堪。充分說明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她最在乎的事情——權(quán)利和財富,也隨著賈府的沒落付之一炬。
所以活著,還是佛系一點的好。
紅樓夢讀后感 篇6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涼,總也不忍看后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么殘忍的結(jié)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復(fù)習(xí)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xù)補,以前對于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fù)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jié)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么粗劣的改續(xù),無聊得很。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地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jié)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依然那么難過?纱阶x完,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嗎?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后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墒乾F(xiàn)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tǒng)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yīng)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yīng)形于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貴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F(xiàn)在想來,其實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富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兇”的法門應(yīng)該是早就深深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yīng)當(dāng)就該這樣應(yīng)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dāng)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地關(guān)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地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并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guī)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jīng)事講起來,叫有學(xué)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地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dāng)母親為了賈府的權(quán)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她說已經(jīng)應(yīng)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她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jié)束,她的痛苦其實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地宰割!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這幾句判詞,注定了薛是紅樓數(shù)場悲劇中的一個。對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yīng)該也是嘆惋的。
紅樓夢讀后感 篇7
曹雪芹用細膩的筆調(diào)刻畫出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無不躍然紙上,個個栩栩如生。它以寶黛愛情為線索,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它是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大觀園是這個封閉王國的縮影。
書中的林黛玉給人的感覺是愛妒和嬌癡的;而賈寶玉卻是近傻與真誠,特別是對人性的尊重,他和丫頭們之間并不全是主仆關(guān)系,而是大家可以作朋友,有什么好東西可以一起分享,他曾特意為愛喝酸奶的襲人留著酸奶。還有王熙鳳的機靈和奸狠,薛寶釵的沉著冷靜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許多事都是無法預(yù)料,然而,面對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譬如說,林黛玉的人生觀應(yīng)該是比較灰暗的,因為她寄宿外婆家,本來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總喜歡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己,猜疑別人,她那愛妒的性格常常對別人說話不留余地。黛玉遇到傷心事,也總喜歡用眼淚去麻醉自己,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別人,喜歡盯著自己的"傷口",而不是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寶玉,因為丫頭正在吵架而沒有給她開門而猜疑寶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里,自此常常獨自落淚,悲嘆自己。
我覺得黛玉這種性格不是很好,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應(yīng)該先了解清楚,再下結(jié)論,而不是憑自己的單面猜想而過分地苛求別人,我想只有這樣,不愉快才會消失。
人生短暫,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許許多多的意外出現(xiàn),譬如:四大家族從興盛到衰敗,黛玉的死,寶玉的出家當(dāng)和尚等等,都是我們所料想不到的,對這突然而來的變故,我們是持逆來順受呢,還是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呢 林黛玉就是那種逆來順受的人,抱怨自己,多愁善感,可她的命運終結(jié)又是如何 而寶玉為了黛玉的死而四大皆空,對人生悲觀失望,采取出家當(dāng)和尚的解決方法。也許,在當(dāng)時,這是唯一樂觀地解決辦法吧,我們無從考證,但從某一角度上說,寶玉是反對當(dāng)時封建婚姻的。
人生就像一扁小舟,而茫茫的大海就像世界一樣寬大,不著邊際。在這大海上,自己駕駛的小舟應(yīng)該怎樣度過大海上的一風(fēng)一浪,我想只有積極地迎接風(fēng)浪的`沖刷,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小舟變成大船,經(jīng)得起更大的風(fēng)浪。
有一句名言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這就是《紅樓夢》向我娓娓講述的人生哲理。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 真是太小家子氣了,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yīng)有的風(fēng)度和氣質(zhì)。見到她,總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guī)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紅樓夢讀后感 篇8
讀《紅樓夢》,就像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對于這部書,你把它平放著,它便是一幅描繪明清時期世俗風(fēng)情的畫卷,你把它立起來,它又宛然成了一個表演封建時代腐朽沒落的舞臺。神游其中,有時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沉浸,有時對黑暗腐敗的現(xiàn)世憤慨,有時向往擺脫世俗的困擾,有時惋惜悲慘沉痛的結(jié)局?匆环嬀,上一個舞臺,進一個世界,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感恩于書教會我的一切。從文學(xué)上說,作者最大的的藝術(shù)成就為網(wǎng)狀形式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全書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備記風(fēng)月繁華之盛”,下半部寫“樹倒猢猻散”的衰敗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間是個轉(zhuǎn)折,由喜轉(zhuǎn)悲,由盛轉(zhuǎn)衰,由榮轉(zhuǎn)枯,第五十五回是全書熱鬧的頂點,第五十五回便急轉(zhuǎn)直下。作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萬字巨著,作者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寫了無休無止的斗爭,在這巍為壯觀的歷史長廊里,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過程,寶黛愛情悲劇的發(fā)展始末,兩者相互穿插交織,是支撐這座藝術(shù)大廈的棟梁。此處每一人物又幾乎自成起訖的故事線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條條線索,錯落編織,這是《紅樓夢》之所以有網(wǎng)狀形式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的原因。
更多突出的感受來自于小說的內(nèi)容與情感,也讓我明白了感恩與珍惜現(xiàn)在。
最先驚奇的.是那塊頑石,經(jīng)歷女媧的千錘百煉,卻既沒有獻身于補天的壯麗事業(yè),也沒有重新返回自然的輪回當(dāng)中,夾在中間,只在青梗峰下任憑風(fēng)吹日曬,直至被帶入紅塵。
走近賈府,不免唏噓感嘆大戶人家的繁華富貴,鐘鳴鼎食。更驚奇那塊生下來就被銜在口中的通靈玉。是的,府里的公子與小姐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每日更是嬉戲打鬧,這已是躲避現(xiàn)實的人所能過上的最理想的生活。但是,如果風(fēng)雨來臨,哪怕是最小的挫折,他們又該如何去應(yīng)對呢?我在羨慕著他們的無憂無慮的同時,也為他們不諳世事而深深擔(dān)憂。畢竟,在翻開書以前,我已知道他們有著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
每一回,每一章都平淡的翻過。情節(jié)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賈府仍舊維系著它的繁榮,但也看出了衰落的前兆。大觀園仍舊熱鬧,他們結(jié)詩社,辦筵宴。有時出現(xiàn)了小小的波折,但又馬上復(fù)歸平靜。更加的深入,便能充分的了解每一個人物,他的性格,他的作風(fēng),甚至了解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法則與體系。有時興起,便讀出里面的詩詞佳句。對詩詞的喜愛,也許就從這里萌芽。所有的人物里,我獨欣賞賈寶玉,因為他尊重女子的態(tài)度在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是何等的難得。
終于,到了結(jié)尾,筆鋒急轉(zhuǎn),先是榮寧府被查抄,接著又是賈母撒手人寰,鳳姐逝去。雖經(jīng)權(quán)貴幫助得到恢復(fù),但已不同于往日。我不禁感慨,沒落的難道只是賈府嗎?難道在它背后的封建制度的這座大山就能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膯?那些曾經(jīng)無憂無慮的人,大多有著悲慘的結(jié)局。這應(yīng)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合上書,走出那個世界,便能夠看透很多事情。困難與挫折是生活的原色。所謂的理想生活,若沒有苦難,便只能是短暫的夢。奢華的物質(zhì)條件終究只是表面,就像雨中的浮萍一樣,無論支持多久,終會消散。始終不散的,是苦難帶給生活的財富。我們理應(yīng)去看透一切,在感恩中成長。
紅樓夢讀后感 篇9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凄婉的歌聲縈繞耳旁,隨之油然而生的是淡淡的憂愁。紅樓一夢,訴說著一個凄美又悲涼的故事,雖曾榮華富貴,但現(xiàn)淪落于世;雖曾談情說愛,但現(xiàn)淚流不止;雖曾高高在上,但現(xiàn)遭人唾棄。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以賈、史、王、薛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在大觀園里一系列的瑣事,歌頌他們的人性美。后半部分突出了腐敗的封建社會對他們的殘害,通過他們的悲劇命運揭示歷史的興衰。
大觀園里姑娘們很多,但她們卻性格各異,這也鑄就了她們不同的命運。有精明狡猾的王熙鳳,堅毅能干的探春,也有大家閨秀的薛寶釵,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還有玩世不恭的賈寶玉。最讓我揪心的是那弱不禁風(fēng)、聰明敏感的林黛玉。
黛玉初見寶玉就被稱作神仙似的妹妹,“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鄙鷦拥孛枥L了一個嬌弱又美若天仙的女子。
這如此美麗的女子,有著多種性格:她孤傲清高,大觀園里別的姐妹都在熱熱鬧鬧地說笑時,黛玉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里,不愿意去搭理別人;她多愁善感,見到花落無人問津暗自落淚,并認真地把花埋葬好,甚至以花比喻自己的身世凄涼;她才華橫溢,眾人對詩黛玉總是從容不迫,揮筆一寫便是佳作;她率直敏感,得知自己是最后收到宮花的就邊哭邊罵,認為自己被人看輕;她癡情天真,和寶玉兩情相悅幻想一起追求自由,直到寶釵結(jié)婚才看清命運,含淚而死;她不慕榮利,不受社會條規(guī)的拘束,追求自由,反對封建……
黛玉的悲劇命運反映了明末清初時期,社會上的封建習(xí)氣對婦女的摧殘。黛玉向往自由戀愛,可偏偏在封建的婚姻制度下是不允許的。
父母之命如同媒妁之言,寶黛二人雖情投意合,但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注定是一個悲劇,最后黛玉如同野花凋謝一般無聲地死去。這不僅是
大觀園的悲劇,這也是初清的悲劇。但若黛玉陳守婦道,命運可能會更加的坎坷,她做出了反封建的決定,就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盡管沒有成功,但這種勇氣是可嘉的。合上書本,我的腦海里仍然浮現(xiàn)出一個堅毅善良,神仙似的黛玉,她的故事讓我忍不住落淚。
《紅樓夢》就像一部歷史傳記,讓人感悟清朝上層人員的腐敗無能,規(guī)章制度的死板拘束,平民百姓的悲慘生活。這個悲劇讓我無比感慨,從黛玉的經(jīng)歷中,我悟出了許多。雖然生活中的波折起伏正如歷史的興衰是具有必然性的,有時候我們可能不能改變大局,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只要擁有一顆正直的心,不受黑暗勢力的拘束,就算犧牲一些東西,哪怕是生命也無所畏懼。因為你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十分精彩,活出了價值。若是任人擺布你的人生,你將會悔恨終生。
而大觀園及歷史的興衰也很好地向我們說明了榮華富貴只是暫時的,興旺繁華也不會一直延續(xù)下去。我們要積極向上,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讀書為增長見識,而并非謀求大官及錢財。如果像《紅樓夢》中的賈政等貪腐的官吏那樣,將會親手害了自己的一生及家人。一個人值得驕傲的應(yīng)該是他身上具有的品質(zhì),他卓越的才能,不是他的金銀珠寶,更不是他的高官名利。這些身外之物會迷惑人心,造成悲!
《紅樓夢》是一部歷史巨著,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紅樓夢讀后感 篇10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首詩作為紅樓夢開篇的,道盡了作者落筆時的辛酸苦楚和恍惚幻夢。
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騷客對《紅樓夢》一書都爭議非非,但不論贊美也好,諷刺也罷,終究不過是前人栽樹,在親自領(lǐng)略紅樓一書的紛繁后,也覺心中有若干百轉(zhuǎn)千回之惆悵,作為四大名著紅樓有她自己的驕傲和苦楚,作為悲劇紅樓也有她的輝煌和燦爛。
這世上之人十有八九羨黛玉之才情,嘆寶玉之癡情,贊寶釵之世故圓滑,嘆熙鳳之精明狠辣,可這也并非他們所愿,無奈抵不過世間風(fēng)月。在夢阮先生筆下他們是一群“不安分”的年輕人,不肯在命運面前低頭,勇敢去追去爭取,去同這不公的社會抗爭,哪怕最后頭破血流也好粉身碎骨也罷。終究是愛了,恨了也不枉來人世走這一遭。
不止一個人告訴過我,在這個承歡父母膝下年齡,想哭你就盡情的哭,想笑你就盡情的笑,因為在這個年齡不必太含蓄。的確本就應(yīng)該如此,在無憂無慮的年紀肆意奔跑野蠻生長,可是在那個黑暗世道里,一切的一切卻顯得那么荒唐可笑。黛玉在如花的年紀就變得敏感多刺,悲觀厭世甚至有些尖酸刻薄咄咄逼人,獨守著那份與世隔絕的孤傲和自詡清高,也常盡了寄人籬下的痛苦,在封建的大家庭里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生怕做錯了一步被人恥笑了去。寶釵世故圓滑城府深,默默籠絡(luò)人心,為追求自己的愛情勇敢爭取,不愿同黛玉一般自怨自艾?墒且怀觥安m消息鳳姐設(shè)其謀”使寶玉黛玉痛失所愛,寶釵在大婚當(dāng)日被寶玉拋棄,黛玉魂斷寶玉大婚當(dāng)日,“還淚之說”也再無后續(xù)。可其中的孰是孰非又有何人能辨?黛玉“焚稿斷癡情”“魂歸離恨天”,可是這也許才是她最好的歸宿,她同寶玉有幸相知無幸相守。哪怕時至今日,能夠做到有情人忠誠眷屬的也寥寥無幾,有幾人可以掙脫破世俗之桎梏?就算是蘅蕪君與怡紅公子的“金玉良緣”,那也不過成了家族利益的犧牲品。世人羨慕才子佳人舉案齊眉,又怎知蘅蕪君愛而不得的心酸終是誤了她的一生。
法國評論家曾稱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xiàn)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迸c我而言,夢阮先生筆下的癡男怨女是封建時代的.犧牲者和反抗者。他用盡半生心血描繪了一代封建王朝的興衰;用細膩的筆觸重現(xiàn)一個吃人社會的“野蠻”;用才華創(chuàng)造了一個文學(xué)時代的巔峰。紅樓人物悲慘的結(jié)局是暗示著封建時代的消亡,可黑暗過后就是曙光的降臨,隨著新時代的出現(xiàn),曾經(jīng)種種已成了過眼云煙。我們品味著故事中角色的人生,卻也是在別人的人生中看透自己的人生,從別人的人生中提升自己的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在知道了這個世界的黑暗面之后依舊熱愛這個世界。時事造就英雄,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很慶幸我出生在了一個包容萬象的時代,人們對于很多事情都有了更大的包容之心,教育的普及也使得人們的文化素質(zhì)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相信這個時代正在慢慢變好,也相信未來會更加令人期待。
紅樓夢讀后感 篇11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jié)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郁,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dāng)時,我是這么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后,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凄慘,也讓我領(lǐng)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xué)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dāng)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xiàn)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么?黛玉為何生性郁郁寡歡,喜散卻不喜聚?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凄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nèi)心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郁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于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fā)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nèi)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里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著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lián)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fēng)俗與良好教養(yǎng)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jié)局變越顯得滄桑凄涼,越覺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nèi)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huán)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dāng)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當(dāng)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云散了,內(nèi)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fā)執(zhí)著。我們也理當(dāng)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huán)境,觀念無關(guān),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quán)利去戰(zhàn)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zhàn)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zhàn)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內(nèi)涵;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讀后感 篇12
初讀《紅樓夢》時,其中的每個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詳細地描繪了一個顯赫家族從鼎盛到衰敗的過程,深刻剖析了封建社會的黑暗。
《紅樓夢》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劇愛情為主線,講述了賈氏家族的變化。人物的個性各自體現(xiàn)了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當(dāng)時社會的看法,舉動。有人為了利益,有人為了生存,竭力討好賈氏家族的大人們,喪失了自我。而林黛玉和賈寶玉則是與他們不同的一種存在,是黑暗中的一種光明,卻只是一種微弱,被壓抑甚至幾乎消失的光明。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她自小體弱多病,因父親林如海公務(wù)繁忙,被送去了外祖母家——榮國府。從此,故事便開始而來。她在哪兒遇到了賈寶玉,那個與她相愛一生卻最終陰陽兩隔的人。書中道林黛玉的前世是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株絳珠草,賈寶玉的前世赤霞宮神瑛侍者日日為其澆灌。后來絳珠草受天地之精華,修成女體。又因神瑛侍者起了凡心,欲下凡結(jié)緣,絳珠草便要求下凡,將神瑛為其澆灌的恩情以眼淚還給他。因此,林黛玉注定是凄美的。初入賈府時,賈母見黛玉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因而極其憐愛她。因為身處賈府,聰明、細心又敏感的她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她的自卑使她總是懷疑寶玉對她真摯而純潔的愛。當(dāng)薛寶釵來到賈府后,寶釵的隨和寬宏處事圓滑使得寶釵贏得了賈府上下的好評。黛玉遇到寶釵更是自卑,她沒有寶釵富裕的家世,她有的只是賈母日漸疏遠的憐愛和寶玉的愛。她心中的痛苦宣泄不出,對自己的未來和人生都是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她在葬花時,因花的結(jié)局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孤苦無依,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她就是太清楚自己的處境了,才更加孤獨,寂寞,痛苦。她愛寶玉愛得很深,愛得執(zhí)著而忠誠,愛得那么純潔,纖塵不染,她在愛情面前也是一個癡情的人兒,可是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是不允許有這樣的愛情的存在,所以,她時常受到無盡的煎熬和痛苦,時常傷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詩會中,她每次都是才氣逼人,奪得頭魁,她的多愁善感更體現(xiàn)了她詩人般清新脫俗的氣質(zhì)。她性格中的叛逆、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使得她在大觀園中顯得特立獨行。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執(zhí)著追求自己渴望的東西,她的`清純是大觀園中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她才思敏捷,每每說話都是一語中的,雖然尖酸刻薄,但卻道破天機。她對人坦誠,都是真心相待,從不想著算計別人,她的性格也是溫柔善良的,當(dāng)她發(fā)現(xiàn)她誤會了寶釵后,她立馬向?qū)氣O道歉,兩人的關(guān)系親密了許多。她就像是一株清新的空谷幽蘭,默默散發(fā)著自己獨特的清香,清高而孤傲。她堅定地與寶玉相愛,盡管路上有不少困難和挫折,他們?nèi)匀粓远ǖ卦谝黄稹?墒悄莻時代迫使他們分開,封建社會迫使他們分開,賈氏家族迫使他們分開,終于,黛玉在寶玉與寶釵結(jié)婚的當(dāng)天逝世,真是應(yīng)了那句“一縷香魂隨風(fēng)散,三更不曾入夢來”。那樣一個至純至美至善至真的一個美麗清新的女子就被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無情地扼殺了。
對于黛玉的死,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都t樓夢》中塑造的林黛玉是很成功的。不可否認,林黛玉是一個美麗柔弱卻又勇敢而決絕地對抗封建社會和封建禮教的女子。她有著一個至善至美至純至真的靈魂,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個不可超越的文學(xué)形象。
紅樓夢讀后感 篇13
黛玉至少還追求過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后以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她的生命吧
在四大名著中,記憶最深的,恐怕就是紅樓夢了。
讀完《紅樓夢》,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涼,不忍心去看后面的黛玉焚稿和寶玉成親那幾回。
覺得這種殘忍的結(jié)局,知道就夠了,不用一遍遍地去復(fù)習(xí)那種傷心?吹谨煊竦挠粲舳K,心里是那么難過。待讀完,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送在這片冰冷的園子里么?
以前的我,曾經(jīng)很討厭寶釵。我認為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待人冷漠?墒乾F(xiàn)在,我竟同情起她來了。細細想起來,她的悲劇其實比黛玉的`更令人嘆惋。
紅樓夢讀后感:寶釵從小飽讀詩書,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最應(yīng)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yīng)形于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看看全書中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個束縛。記得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黛玉的一段,但這樣想來,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惡毒舉動。
寶釵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兇”的法門想來是早就深深印在她心中的。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看來,也許認為人,理所應(yīng)當(dāng)就該這樣應(yīng)對吧。這才發(fā)現(xiàn),薛寶釵才是最可悲的人。她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左右著,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只是順著理所當(dāng)然的道路走下去。她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地關(guān)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一種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
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地繼續(xù)麻木!寶釵的作為,沒有多少是自己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服從者。可憐啊,她雖聰慧有才,卻被迫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卻說:“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jīng)事講起來,叫有學(xué)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
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話語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故委婉地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期盼有美好的生活,但當(dāng)母親因為賈府的權(quán)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只是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jīng)應(yīng)承了,就只流著淚接受了。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了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她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
讀后感:寶釵如此的年輕,當(dāng)時想起自己的將來和一生將如何地結(jié)束,她的痛苦絕對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啊!她卻克制住了。這,就是她的"尊重"。所以我想,與林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還追求過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后以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她的生命吧!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紅樓夢》讀后感06-02
紅樓夢讀后感01-16
紅樓夢的讀后感10-06
紅樓夢讀后感07-21
《紅樓夢 》讀后感02-23
《紅樓夢》讀后感11-28
《紅樓夢》讀后感01-12
《紅樓夢》的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