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嘗君列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評論重在立意,而立意又重在有新意,否則人云亦云,講一些誰都知道的觀點和理論,當然就失去了評論的意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評論方面,就很善于突破陳規(guī),立意高遠,從而寫出觀點新穎,同時又立得住腳的奇文。篇幅不到一百字的《孟嘗君傳》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孟嘗君善于結交豪杰,廣納賢才,例如,他對于馮諼,可謂一忍再忍,不管馮諼做得如何過分,孟嘗君都以容忍的姿態(tài)對待。孟嘗君的寬厚也贏得了賢才的忠誠,因此馮諼讓他一次次逢兇化吉,總是獲得重用,最終有了安全的歸宿。
最傳奇的例子是孟嘗君被困在秦國期間,為了脫身,他手下的門客偷來白狐裘送給秦王的寵姬,從而獲得秦王寵姬說情,得到秦王許可離開秦國。正當秦王反悔,孟嘗君逃跑到函谷關時,又是門客假裝雞鳴,蒙騙守門吏打開了函谷關,孟嘗君從而得以脫身。對于這段傳奇歷史,王安石做了簡單扼要的敘述:“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笔廊硕颊f孟嘗君能得人才,天下賢才因此紛紛歸附他,最終孟嘗君也靠這些人的力量,從虎豹一般兇狠的秦國安全脫身。
接下來,王安石筆鋒一轉,開始批評孟嘗君。王安石將所謂“士”的標準提高,不是說有一技之長,能偷東西,能學雞叫就算作是“士”。真正的“士”,應該能夠安邦定國,抵御侵略,孟嘗君如果真的能得到“士”,那么就應該可以讓齊國更強大,從而制服秦國,“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這句話可謂擊中了要害,讓人重新審視孟嘗君的那些傳奇事跡,王安石確實沒有說錯,孟嘗君所謂的那些“士”,除了雞鳴狗盜,為孟嘗君的個人和家族利益打算盤,對齊國幾乎毫無貢獻,沒能幫助齊國抵御強敵,振興國力。相形之下,魏國信陵君手下的士,能助他擊退強秦,拯救趙國,兩者素質根本不在同一個層面。
因為史書上確實沒有孟嘗君振興國家擊退強敵的例子,王安石輕輕一句,很有說服力,顛覆了讀者對孟嘗君的形象,接下來又揭示孟嘗君不能得到真正賢才的原因,門下雞鳴狗盜之輩太多,真正的賢才就進不去,因為兩者是相排斥的。
八十多個字的文章,寫得波瀾起伏,環(huán)環(huán)緊扣,可見評論也像故事一樣,需要波折和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