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烏塔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烏塔有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一課,這篇短文主要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利用假期的時間獨自一人在歐洲旅游,而且旅游所需要的錢都是在周末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掙來的。讀完后,我感動萬分,一個幾乎同齡的孩子,竟比我強這么多。
當我讀到“烏塔為這次歐洲旅行一共用了三年的時間精心準備”時,我驚呆了,沒想到烏塔做事這么有恒心、有毅力。這讓我想到了自己, 有一次,我看見臺上跳拉丁舞的姐姐們跳得很好看,就讓爸爸給我報了名。可是,看著容易學起來很難,我便想放棄,可是老師和父母一再勸告我;“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應該有恒心、有毅力!苯K于功夫不付有心人,今年暑假在鄭州舉行的比賽中,我獲得了一等獎。
當我讀到“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時,我感受到了烏塔自力更生的精神。想想自己以前每花一分錢,都是問爸爸媽媽要,一點也不感覺臉紅?墒菍W了這篇課文,我今后打算自己掙錢,除了生活費問爸爸媽
媽要之外,其余的都要在放學的`時候,看到易拉罐就撿起來,把家里的廢紙、廢品和易拉罐都收集起來,利用星期天的時間,把廢品賣給收廢品的叔叔。
我從“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看出烏塔是多么的注重實踐,可我呢?整天在家里看書,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仿佛我的世界里只有看書,雖然看了這么多的書,可到頭來卻沒能用學習來的東西去生活中好好實踐一番,都快變成書呆子了。
學習了這一課,我們不應該做“溫室里花朵”,我們應該出去闖一闖。這就應了一句諺語-----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
讀烏塔有感2
讀了《烏塔》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有很強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本文寫了14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讀了這篇課文后我開始沉思,我在想:烏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為什么會相信烏塔,讓烏塔一個人去旅游,而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會讓我們離開他們視線范圍,如果離開他們的視線,他們就會很擔心。是我們中國人過于愛孩子?還是我們平常行為讓父母擔心?我不清楚。但我依然很敬佩烏塔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以后我要多出去見識外面的風景,我還要向烏塔那樣規(guī)定計劃自己出去旅游。
讀烏塔有感3
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慶幸,因為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跟烏塔的父母差不多。雖然我沒有一個人去游歐洲,也沒有掙過差旅費,但是我的父母跟烏塔的父母一樣,培養(yǎng)我自立、自強。
記得三周歲半在南京爬山,父母還在后面氣喘吁吁、慢悠悠地爬山時,我已經一口氣爬上了海拔約500米的紫金山。五周歲時,父母還在山腳下時,我一個人爬山了萬壽山的的巖石。小時候學走路跌倒了父母從來不扶,都是我自己爬起來。所有的壓歲錢都是我自己保管的,但是我從來不亂花。假期我很少看電視、玩電腦,經常在家做科學實驗,為了滿足我對科學實驗的好奇心,媽媽買了實驗器材讓我實驗。假期也很少上補習班,而是游覽了大半個中國。爸爸媽媽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親身體驗才是的!
每當我想要一個東西時,爸爸媽媽總會跟我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要靠勞動獲得!庇谑俏揖桶凑諎寢尩囊笞鏊o我的任務:按時做家務、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一直到我養(yǎng)成習慣。
父母認為除了學習,還有一些跟學習一樣重要的事,那就是為人處世樂觀的'心態(tài)、堅強的性格,另外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解決,才能在社會中生存。
我非常慶幸,我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跟烏塔的父母是一樣的。
讀烏塔有感4
有一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游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讀《烏塔》這篇課文時,她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
從她的身上我認識了一個有著獨立生活能力的烏塔,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她靠著給別人打工掙來旅費,通過閱讀很多書籍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做事有條不紊、考慮周詳。跟她比較起來,不要說自己一個人游歐洲了,就是讓我一個人玩一天我都不敢,更別說出國了。想到獨立,我知道很多中國的小朋友都在家玩電腦、看電視,連下樓玩都要家長陪同。所以,我們要經常參加一些夏令營和社會實踐活動,來鍛煉自己的.獨立意識。
從她身上我還學到了:錢要花在應該花的地方。俗話說錢要花到刀刃上?赡馨职謰寢屆磕杲o你的錢,你一個月就花完了,用時在向爸爸媽媽要,但我們從沒想過爸媽掙錢的辛苦。這讓我想到了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每天都有一堆學生去里面買點什么,有些根本就不是必需的東西。我有時也愛亂花錢,但我一定要改了這個毛病。
烏塔說,從電視上或書本上認識的世界不完美。這句話我感同身受。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就拿這次韓國之行來說,我曾在書本上和電腦上看過一些韓國資料,可是當我真正來到韓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它是那么美麗,那么干凈,人也非常有禮貌,有些事是在書本上看不到的。
這就是我從烏塔身上看到的。
讀烏塔有感5
最近,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德國女孩——烏塔,自己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這篇課文后,讓我體會到烏塔是一個勇敢而又自理能力強的女孩。她讓我很敬佩。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時,我體會到烏塔是一個很有禮貌,很熱情的一個好孩子。當我讀到“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時,我不禁想到烏塔年紀這么小,就早早設計好路程?梢娝胸S富的旅游經驗和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這讓我想到了不久前發(fā)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媽媽叫我出門兒買西紅柿,因為我不想一人出門,所以我一邊急匆匆跑回自己的房間,一邊說著“我不要,我害怕!苯涍^幾番爭吵,最終還是媽媽去買西紅柿了。現(xiàn)在的我,連獨自睡覺也是偶爾,經常和爸爸媽媽擠在一塊兒睡覺。平時生活中,我也不敢出遠門,生怕被別人欺負。但自從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不禁感到很慚愧,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以后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要做一個有主見,獨立自主的孩子。在此,也想告訴所有家長,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門,做一只搏擊長空的飛鷹,不做籠中的金絲雀。
讀烏塔有感6
自從讀了《烏塔》這個故事,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的身上,我收獲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名叫烏塔,她獨自一人去世界各地游玩的故事。開始,我有很多疑問:她和我差不多大,又是一個小女生,怎么能獨自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旅行呢?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讀完了這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因為烏塔和我們太不一樣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在家里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被家人百般呵護的“小王子”“小公主”,而烏塔卻不一樣,她很獨立勇敢,14歲就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了。
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行費用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發(fā)廣告、打零工掙的`,沒讓自己的家人出一分錢?上胂胛覀冏约海刻爝在向家人索要零花錢,并且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從未想過要靠自己的勞動去掙錢,甚至想去哪里旅游,都需要家長帶領出行。想想我們還是太不自立了。
那么為什么烏塔能獨自一人去周游世界呢?是因為她在出發(fā)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就比如:在周末之前你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是否又遵守了呢?諸如此類,只有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自強的精神。
看了這篇文章,想想我自己,我都覺得有些羞愧,烏塔和我年齡相差不多,可區(qū)別卻那么大,她那么獨立自強,而我卻還是家長眼里需要備受呵護的花朵兒。我真應該向她好好學習這種精神呀!
讀烏塔有感7
星期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烏塔》,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烏塔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在很遠的地方,對小烏塔毫不關心,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小烏塔很傷心,于是她下定決心要獨自一人去尋找自己的父母,自己要永遠跟他們在一起。
合上書本,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小烏塔不正是和我一樣的遭遇嗎?我的父母也遠在外地做生意,對我的學習成績不聞不問,過年回家說的話也是有數(shù)的,更別說是平時了,幾乎是一面也見不上,電話也不打。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在他們的身邊,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心里很不是滋味,免不了幾顆“金豆豆”會灑落。當我看見我們班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父母陪在他們身邊,我就很嫉妒,為什么,為什么我不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這是為什么?我寧肯自己學習也很差,只要父母在我的身邊,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天不從人愿,我的愿望只是浮云。當別人問媽媽為什么不讓我和她們在一起時,媽媽總會笑笑說:“自己獨立也好,再說了,給她安頓到這里人生地不熟的還費錢,在家吧!眿寢屪砸詾檎伊藗絕妙的理由,可是以烏塔的的話說,就是:“既然愛孩子,為什么不讓孩子跟你們在一起呢,為什么要讓孩子日思夜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呢?”
在外工作的大人們啊,從今天起,減少工作的應酬吧,工廠沒有你一樣會運轉,但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少你們的參與,卻是一片空白。有人說,培養(yǎng)好一個孩子就是賺錢了,當一個孩子學壞是,你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才能讓它學好,這樣你還是幸運的。最怕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孩子依然不能變好。金錢不是萬能的,它能讓你買來孩子,但買不來好孩子,它能讓你買來親人,但是買不來失去的親情。有人說得對,養(yǎng)好孩子就是賺了錢,賺了
一個家庭的幸福,賺了人生的快樂。
讀烏塔有感8
最近我讀了一篇叫烏塔的文章,我想是烏鴉的塔,還是很黑的塔呢,因此我讀得非常認真。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在羅馬認識了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朋友,他在暑假游歷歐洲的故事,而去歐洲的錢。有一半的錢是自己掙的。每年還買了這里的特產。寄給爸媽,他真是一個獨立的孩子啊,讀到這里我陷入沉思;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烏塔完全相反的人,鄒李俊峰就是一個例子,他寫作業(yè)那才叫慢呀,原本四點半就可以回家,可他要到五點半才寫完,他爸爸好不容易等他把作業(yè)寫完,又跑過來把沉重的書包掛上了爸爸的`肩上,還有,他把書包掛在爸爸肩上,什么美術工具呀,數(shù)學本呀,都在爸爸的手上,真是太沒有自主能力了,我覺得他一定要加強自主能力,真是和烏塔完全相反。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和烏塔很相想的人,比如,廖波每天都是自己去過早,上學和上課外興趣班的,其實,我也是一個很獨立的孩子,上幼兒園都是我自己起來上學,去媽媽那里過早的,在我們班也有很相像的同學,熊春秋,熊至清是一對雙胞胎,他們每天和我一起上學個過早。我覺得他們和烏塔還真有點像哦。
烏塔真是一個孝順,獨立的好孩子,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讀烏塔有感9
在近些天里,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他講的是:烏塔自己一個人去環(huán)游世界。我覺得烏塔是一個做事認真、有計劃、獨立性強、富有青春活力、有孝心、有愛心、勇敢、懂得勤儉的小姑娘。我被無她那善良、大膽、有恒心的好品質所感動了。
可是,當我讀到接近尾聲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句話:“在中國,像你這樣的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你們,會帶你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你們一個人出遠門。”我深受感悟,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愛嗎?為什么外國孩子都可以自己遠游?而我們卻只能用羨慕的眼光望著他們?
當然像這樣的孩子不只我一個,每天家長們只知道逼著孩子們寫作業(yè),做練習題……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孩子,可是孩子們卻沒見過外面的世界。就像我在家里想做一點家務,可是媽媽卻心疼我,不讓我做,這是一樣的道理。
就在前幾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大學生考上了名牌大學,可是上學不久就發(fā)現(xiàn),已經不能自理生活了,因為他在小時候,媽媽就嬌生慣養(yǎng)他,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洗過一雙襪子。他只能輟學回家,先學會自立生活再來上學。
在這里,我要對同齡的朋友們說:“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來吧,錘煉自己獨立生活的意志!”我要對中國的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烏塔》,講的是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后,我感慨頗多。
烏塔利用了三年時間準備游歷歐洲,旅費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的,她在家中就設計好旅行路線,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號碼,再給家人打個電話,寄張明信片。烏塔設計的是多么細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們中國家長別說讓孩子游歷歐洲,恐怕讓孩子獨自一人在小區(qū)里玩,都提心吊膽。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烏塔的精神狀態(tài):作者在睡眼朦朧時,烏塔已經準備出發(fā),作者晚上疲憊地回到旅館時,烏塔卻愜意地吃著糖,看著書。我逐字逐句,細細體會,我感受到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應該是平時的積累。我們中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捧著怕碎了,含著怕化了,照顧的無微不至,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烏塔之所以能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是因為她有很強的獨立能力和時間觀念。而我,每天早上媽媽喊著叫著,我還舒舒服服地賴上幾分鐘,才伸個懶腰,睡眼朦朧的起了床,比起烏塔,我真是對自己太寬容了。我的獨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烏塔,家務活我一樣也沒干過,我也從沒自己疊過被子,洗過自己的衣服,更別說為家人做一頓飯了。和烏塔比起來,我真是自慚形愧!
我要向烏塔學習。學習她時間觀念強;學習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學習她關于安全問題安排的有條不紊;更學習她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讀烏塔有感1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講的是烏塔獨自旅行的故事。我想:烏塔獨自出行自己可能也比較擔心,害怕萬一出了意外的后果
讀了這篇文章,我佩服烏塔的勇氣和膽量,但每件事都有利弊,這件事一樣,歲有好處,但也有壞處。好處是曾強了孩子的獨立性,游覽了各個國家了美麗景色,壞處是萬一被綁走,怎么辦?孩子萬一找不到工作,無法賺錢,無法生活怎么辦?所以如果是我,我不會去。
我建議烏塔找一個人當同伴,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樣不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二人的`力量更大,可以說服很多人。
如果我們想向烏塔一樣旅游,必需增強獨立意識才行。但我們必須學習烏塔的勇氣和獨立性才可以。
讀烏塔有感12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深有感觸,受到了啟發(fā)。
此文講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去游玩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多個國家,這使在德國旅居的作者大吃一驚,覺得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真不一樣,家長的思想、教育方法更不一樣。
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她在家里安排好了線路,并到了一個地點,就查一下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但在中國家庭,外出旅游就按著旅行社安排的`走,拍張照片紀念一下就去了,有的甚至連個介紹也不看,走一遍就過。有著鮮明的對比,顯得烏塔準備得很細致,安排也很得當。
烏塔的旅費,并不是向父母索取的,而是靠自己每個周末的空閑時光去餐館或超級市場發(fā)傳單掙來的。而現(xiàn)在的中國孩子的“搖錢樹”是父母,哪里要錢就向父母索取,不會自立,自己掙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遇上一個國外的陌生大人,別人問她問題,她能夠很自然地回答出來,一點兒也不扭扭捏捏,可以大方地與別人交談,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她的適應能力也很強,不管環(huán)境如何,也能不抱怨地住下。而在國內,不少小孩不愿與人好好地交談,很害羞。有也很挑剔,環(huán)境差也不愿意住下。
經過一番對比,想到烏塔是多么的自立、獨立,適應能力多么的強。課文給我的感受很深,啟迪了自己也要做得那樣自立、獨立。
正如烏塔所說:“光從書本和電視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實地感受到了這里的美麗!闭沁@樣,我們也要像烏塔一樣學會自立。不光是從書本中見識世界,得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領悟到。
讀烏塔有感13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頗為深刻。文中這位年僅14歲的外國小女孩,教給了我成長的第一步——自立。
烏塔,是一個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辦事周到、會計劃的活潑女孩。歐洲是一個多大的地方,要是沒有自立能力,還怎么獨自游歷歐洲。她用了三年來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孩子,是家里的寶貝,不能磕著碰著,更不能獨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時也不放心。中國的家長根本不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一直都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自立,現(xiàn)在不安全?墒牵H愛的爸爸媽媽可曾想過,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養(yǎng)成的,是應該從小培養(yǎng)的,不是嗎?烏塔一個小女孩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擬定了計劃,并且用漫長的三年時光不停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著。而我們呢?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說,我們真的'沒有外國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實、茁壯。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日志,上面用圖片表達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認為非常貼切實際。中國孩子:從9個月—13歲以上一直都是學習、藝術培訓。外國孩子:從一點點小家務慢慢地做起,獨立起來,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這篇《烏塔》,也許我們和他們比,也有過人之處,但是我認為學生時期也應該得到自己應有的快樂,相反,擔子越重,雖然知識過于他人,但是童年應有的那份單單純純的快樂卻在一點一滴的逝去。當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孩子在快樂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起早貪黑的背著書包上學校。并不是說我們不快樂,而是說我們缺少自己的獨立空間,我常常跟我媽媽提起,“媽媽,外國的小朋友都能贏得尊重,為什么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笨稍谶@時,大人常常反駁,“你看看你現(xiàn)在才幾歲?想獨立?你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簡單了,等你出了社會就知道獨立對于你們小孩子來說有多遙遠!庇谑呛,不管我怎么說,爸爸媽媽總是會說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啞口無言。有時我就會非常郁悶的站在窗前,迎著徐徐的清風,問:“不就是想爭取一些自己的獨立空間,不想從小就依賴上你們嘛,有必要這樣做么?”
我其實深深地明白,爸爸媽媽這是對我們愛的表現(xiàn),想從小就讓我們好好地生活,過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媽媽遲早要明白,如果讓孩子對你們太過于依賴的話,最后對我們會有什么益處呢?爸爸媽媽,希望你們可以給我自立的空間,讓我獨立起來,不試試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讀烏塔有感14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
我覺得烏塔是個膽大、心細,會合理安排時間,能獨立生活的女孩。她用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觀看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資料。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準備好了地圖。每到一處就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請求幫助。她在旅途中不忘給家里寄明信片,以表示自己平安無事。
中國的孩子呢?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就被大人嬌生慣養(yǎng)著,除學習之外,其他事情都不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漸漸失去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哪像課文中的烏塔一樣堅強自立。大人們根本沒有理解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寶劍鋒從磨礪出題,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兩句話的真正含義?父母把我們像寶貝一樣帶在身邊,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當然,這跟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也有關系。
媽媽曾不止一次跟我說過:回家早點完成作業(yè),剩余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經常把媽媽的話當做耳邊風。做了一道題,拿顆糖吃;做了一會兒,又要休息一下,看看閑書。磨磨蹭蹭,做做停停,連洗臉刷牙的時間都快沒了,更別提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深受啟發(fā),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標,有計劃,合理安排,主動完成。
是雄鷹就要翱翔藍天,是海燕就要博擊風浪!不經歷風雨,很難成才。我們要學會獨立,放開爸爸、媽媽的手,大膽地載著自己的夢想去飛翔,去追尋我們自己的天地!
讀烏塔有感15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一個年僅14歲的女孩竟然獨自一人游歐洲!
文章中的對話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孩子為什么連獨自逛街都不行,而德國的孩子卻能獨自游歷歐洲?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放棄了可以玩耍的假期,到市場分發(fā)傳單,到別人家陪小孩玩!颐看纬霭l(fā)前就已經查閱了有關書籍,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再給家人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這都是我們無法獨立做到的。
再想想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數(shù)連自己上、下學都要大人陪同,有的孩子就是不需要,大人也會在后面跟著,直到進了校門。記得我剛搬進新房子時是二年級。我新家就在學校旁邊,當時,我十分想自己去上學,自己回家。但家長總是跟在后面,直到三年級下學期,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才脫離“魔掌”,自己去上學。還有一次,我已經四年級了,想自己去買個文具。但無論我怎么說,都無法自己去。要知道,去文具店比學校更近啊!
在這里,我想對全中國的家長說:“請松開雙手讓我們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