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光看封面機靈古怪的小人躍然紙上,讓我恍惚間以為這是一本童話書,這不料想這是一本哲學書,一本厚厚的令人愛不釋手的哲學書,里面大有乾坤。
翻開第一頁你是誰?這一句話赫然在目,我是誰?我就是我不假思索的我回答完這個看起來愚不可及的問題,繼續(xù)往下讀,相比我這個簡陋的回答,主人公蘇菲的回答無畏是長篇大論,甚至他自己都懷疑上了他自己。她是誰?
隨著主人公拆開一個一個的'信封,解開一道又一道的難題,我昨天愛上了哲學世界的產(chǎn)生名人的沖突,人類的起源思想與行動的聯(lián)系語氣比這些謎題在我面前一一展開,天吶,這比《十萬個為什么》有趣多了,好吧?
隨時講哲學,但并不生硬,有種讓人一看就想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是前所未有的,令我想要深度去探知探索的一本書。
我愛這本書,愛她的一切,她讓我懂得哲學。
書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我們應該帶著書前進。學到老,活到老。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3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題記
今晚,懷著好奇的心情和同學們一起翻開了《蘇菲的世界》。本以為這么厚的哲學書會很枯燥?刹恢挥X間,我已沉浸在這本書中了。
書中的主人公蘇菲,是一個平常的女孩。然而,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注定了她的.一生不會這樣平凡下去。她在書信中,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
在第一章中,兩個問題吸引了我:“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初讀時對這兩句話嗤之以鼻?杉毤毱肺,似乎又另有深意!澳闶钦l?”我就是我。√K菲起初也是這樣想的,但她的哲學課程給了她不一樣的看法。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所有的生物,都是出生在兔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稀奇……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仔細思考,我不也正是如此嗎?小的時候,對一切事物都感到驚奇,總喜歡刨根問底。是從何時開始,我對一切失去了當初的熱情了呢?我想,這本書,這堂哲學課程,也會讓我重向兔毛頂端攀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4
又是匆忙的一日,于方寸間奔波往來,其慌亂之狀,細細回想,不禁莞爾。月出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喧囂退去之后,略作休憩,焙一盞清茗,于氤氳中為自己尋得片刻安逸,為心靈辟出一片凈土。凝神定氣,排卻雜念之后,復從昨日之處讀起。幾封書札之后,蘇菲對世界的好奇己然難以掩抑。今天的信箋是關于世界起源的,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神話讓蘇菲醉心其中,流連于一個又一個的神話人物:揮舞著鐵錘的索爾,在雷雨中為大地帶來生機;象征著智慧的雅典娜,以勇氣給人以美和希望……
這些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傳說,代表了人們對世界最初的.認知,和對真善美的追求。然而,希臘的哲人們卻對這些充滿魅力的故事予以批評和駁斥,他們說:人即神,神靈不過是人類按照自身形象所創(chuàng)造的虛無,真正應該崇拜的,是人本身。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觀點,為希臘帶來了藝術和經(jīng)濟的繁榮,成為后世人文主義的濫觴,而哲學也因此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是啊,還有什么比我們自己更偉大的奇跡呢?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5
喚醒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感悟,每封信都有每封信的故事。
14歲的少女蘇菲接二連三地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的各種意義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與真相總是那么的令人難以理解。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陷入思索的就是《柏拉圖》這一章,柏拉圖關心的是永恒不變的食物與“真理”,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發(fā)生的事。柏拉圖同時認為,靈魂棲居在軀體內(nèi)之前,然而一旦靈魂在某一個軀體內(nèi)醒來它便忘了完美的'理性。
雖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深奧難懂,但是蘇菲那種認真思考與急于求知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但是想想自己,總是對一些自己不知道并不感興趣的事物不具有急于求知、認真思考的精神。有一次,期末復習階段,有一道題我不會做,媽媽讓我上網(wǎng)去查一下,但是我因為不感興趣、不急于求真,就沒有去查。期末考試剛好就考到了這道題,我一下子被扣了好多分。即使蘇菲現(xiàn)在不懂這些世界的真理,但經(jīng)過她的思考與探知,以后就一定可以理解。我要向蘇菲學習她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改正我的缺點,我要學習對每一件新事物都充滿關懷、好奇、急于求知與對生命的贊嘆……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喚醒人類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理解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渴望!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6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是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哲理的問題。“我是誰”假如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在沒有讀這本書前,我們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過理所當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動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在那里舒適地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順著兔子的細毛努力攀爬著,想要去探索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和一顆聰明的頭腦。他們努力地攀爬著,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為了讓席德接觸哲學,而編造出蘇菲的故事。這兩個生動的故事相互穿插、聯(lián)系,是我讀的饒有興趣。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我發(fā)現(xiàn)哲學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無趣。因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橫生的故事,使我們在隨故事情節(jié)緊張激動的.同時,也能學習到有關哲理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7
剛才談到了靈魂,或者換一種方法說——精神,一千個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感知到的世界,信息是不一樣的。
這里不得不說到祁克果和個人主義,從個人的角度說,我很愿意探討關于個人主義的問題。我常把社會,或者說世界比喻為一個巨大的氣泡,人類是這個氣泡里的一個氣泡,再跟進一步來想,每個人都被一個氣泡籠罩著。之所以是氣泡,是因為無色無味,依然不依附于任何物質(zhì)的存在而存在。個體不脫離群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獨立。彼此交換信息(語言,神情,肢體)時,氣泡的一部分可以融合,相互感知彼此。
然而一旦離開這些方式,人依然是作為個體而行動,不論是親人,朋友,戀人。都無法完全的將氣泡融合在一起。比方說,一對戀人,很多時候語言是無力的,大多時候都只能是希望對方成為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可是到底對方怎樣想,無從得知。如果愛情沒有了幻想,那么愛情就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文學點來講,每一個人身體內(nèi)部都存在一部分別人無法觸及的'地方,不被動搖的核心。因為無法觸及,必定是孤獨的,那是自我的居住地,不受任何外界因素而影響的,潛伏著巨大能量的地方。這是對自我存在的感知和認同。正如祁克果認為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屬于個人的一樣。只有這些真理“對我而言是真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8
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這就是《蘇菲的'世界》。
蘇菲是個小女孩,無意中接到一封信,里面問:“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接下來一位哲學家給蘇非寄信,每一次都講哲學。一天一只狗帶著她到哲學家的閣樓上做實驗。做完實驗又送回來,就這樣蘇菲的哲學火速上升,從20、30分到100、90,難道這能提高蘇菲的哲學成績?
讀了這本,可以這么說,讀者本書你讀個1、2遍讀不懂必須讀上十遍才能理解這里的情節(jié)內(nèi)容和艾伯特的哲學。我廢了好大得勁才把這本書看完。讀完這本書就如陶行知所說的要鉆進去,展開來。不要只看字面的意思,也要理解這些哲學。要認真,老師布置得家庭作業(yè)要認認真真的完成不能馬虎,不然等于白做!比如有錯題了,你要先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在想想怎樣去訂正,要不然就白費!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很適合我們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9
——對于死亡,每個個體必須面對的事實。死亡對于生,到底是處于怎樣的一個位置?死亡是否是生的對立面?死亡僅是肉體生命的終結,亦或者是抹殺一個人存在的完全終結?
村上春樹曾在書中寫道:“死并非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說,他認為,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終點。這里說的生命,并不僅僅是指生物學上的.肉體。而是,一定有什么東西,以某種方式,留在宇宙之中。
于是,這里牽扯到了意識與物質(zhì)。這是貫穿西方哲學家頭腦的若干問題之一。德謨克利特斯認為原子構成了萬物。構造物質(zhì)的本質(zhì)始終如一,億萬年前構造恐龍的某個原子同樣構造了今天的人類?蛇@里顯然不能解釋超越物質(zhì)以外的東西。到后來,柏拉圖來了,帶著他獨樹一幟的觀點:物質(zhì)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這個實在被稱為“理性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靠感知的,靈魂依附于肉體的存在,以某種方式在肉體的結束以后留存下來。然而,靈魂超越物質(zhì)以外,如何證明靈魂的存在,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0
我們在本周閱讀了《蘇菲的世界》一書,這本書為我打開了啟蒙哲學的大門,下面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了解和看法: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哲學教師喬斯坦賈德編著。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大師之作。這本書以信件的形式,由一個14歲女孩蘇菲的視角為起點,徐徐展開了記載有關思考和哲學的輪廓的畫卷。
從信箱里的第一封神秘來信開始,由最基本的'“你是誰?“”世界由何而來?“到有關與各個哲學家的思想流派,神話故事以及文學藝術,乃至各種自然科學。在不斷的了解,學習與思考中,我們對哲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跟隨著蘇菲和艾伯特的腳步,我們也展開了這場有關哲學的游歷。艾伯特的語言生動形象,在引發(fā)蘇菲興趣的同時也使讀者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
笛卡爾曾經(jīng)說過“我思故我在!吧倥K菲正是通過對事物不斷的思考感知到了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命是如此的美麗,又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假如我們停止了思考,也就不能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世界太大,而我太小,也許我無法以自己渺小的生命丈量宇宙的寬度。可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喚起每個人對于探索生命和宇宙的熱忱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好奇與關懷。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1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其被譽為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并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沒有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整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2
事實上,我們就是那只從帽子里被拉出來的小白兔。我們與小白兔之間唯一不同的是:小白兔并不明白它本身參與了一場魔術表演。而我們則相反。我們覺得自己是某種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們想了解其中的奧秘。
P.S.關于小兔子,最好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nèi)祟悇t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皮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賞析
這是第一封正式的來信,也是這場哲學旅程的開始。作者用一個簡短的比喻,將人為什么需要哲學,解釋得清清楚楚。比如說我,我以前只接觸過一些淺顯的,零散的哲學片斷,從未系統(tǒng)地了解過一門學科?梢哉f,正是因為這種神秘感,我才對它這么向往。言歸正傳,我認為,蘇菲正像另一個我自己,當然,我并不因為這封封來信而對現(xiàn)實生活心不在焉。這很大部分是因為我在讀一本書,而且我也知曉自己正在讀書。也許,我是站在兔子毛頂或深深埋在毛底的'人呢?
這本書最大的優(yōu)點還在于,它并不如別的哲學書一般排列松散,抑或說無味,而是絲絲入扣,環(huán)環(huán)相結,一波三折。哲學是包羅萬象的,所以許多書都以一個一個的事例來分析,而這本書,則把它們都串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個建立在小片斷上的更大故事,沒有缺失了小說的趣味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3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通過講述14歲少女蘇菲接二連三地收到一位神秘人寄來的信件,并在這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開始從哲學的角度了解世界及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原本,我以為哲學一定是門枯燥乏味、深奧難懂的課程。但是,《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我們講述哲學的同時,還細心地將書中的內(nèi)容分成多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都有題目點出它的中心內(nèi)容,或深藏或巧露。通過對這一個個耐人尋味故事的生動描寫,使我們在閱讀時產(chǎn)生了一種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學的心情。在不知不覺當中,我自然而然地接受書中的觀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雖然,看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并沒有明白多少哲學道理。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從蘇菲身上看到了一種認真思考、急于求知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同時,我也明白了好奇和疑問是探索未來世界的動力。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你細細品讀的書籍。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4
一本給年輕人的哲學讀物,讓我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以童話般的口吻娓娓道來整個哲學大廈,太溫暖了。
作者寫作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書里面少校創(chuàng)造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給女兒席德以哲學上的啟迪,少校書中的蘇菲在她的世界發(fā)現(xiàn)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不禁讓我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同樣是寫給小白的一本從蘇格拉底以前的時代梳理至當代的哲學思潮的讀物,但這是一本讓你有所思考,對哲學逐漸產(chǎn)生興趣的書。
太喜歡書中的這段話了“蘇菲,我們就是這個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品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
我們都會在某個時間思索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而關于存在的問題是無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謂哲學問題的定義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地問自己的一些問題。借著提出這些問題,我們才知道自己活著。當人們追尋這些根本問題的答案時,他們總是會發(fā)現(xiàn)許多其他問題因此而有了清楚明確的解決方法。科學、研究和科技都是我們哲學思考的副產(chǎn)品。我們最后之所以能登陸月球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對于生命的好奇嗎。哲學是科學之母。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5
蘇菲,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寫著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秘來信。于是,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引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說。最后塑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讀完之后,“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
雖然,對書中的許多哲學觀點還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但不可否認這真的是一本“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的奇書。蘇菲的世界也很精彩。蘇菲師生的哲學課是世界燦爛哲學史的遷移,從演說、藝術,到科學和詩;從米雷克斯和雅典,耶路撒冷和亞歷山大港,到倫敦和巴黎;從神話傳說、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的早期哲學,到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理論升華,從中世紀的黑暗,穿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重生,到馬克思、達爾文,不斷延續(xù)到將來的未知。多少理論的推翻與誕生,凝聚著人類對于生命與存亡的不懈探索,就在這樣一本有趣的小書中生成。我想,這也就是很多人喜歡的緣由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6
今天,緊趕慢趕的看完了《蘇菲的世界》,莫名有種看各種書玩“套娃”的感覺!短K菲的世界》用最簡單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哲學的發(fā)展,幾個哲學中有名的“派別”。用席德父親的話來說,就是他專門寫給青少年的一本哲學書,作為孩子的“哲學啟蒙”。我個人的觀點是,全書最難的地方就在于艾伯特教給蘇菲的哲學知識。但我們只要稍微動動腦筋,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是全書的核心部分。不過有一點我和席德一樣不太懂:為什么自己丟的東西會跑到父親寄給自己的'書中,還會被蘇菲撿到。這應該是席德父親故意制造出的巧合,可我的邏輯就是想不通,覺得哪不對勁兒。
我解釋一下,在開頭中說的“套娃”即“書中書”。我們在書外,看席德和他的上校父親;席德在書中,看蘇菲和艾伯特;席德書中的蘇菲又在看一本寫自己的故事——《蘇菲的世界》。順帶一提,《蘇菲的世界》還包括《小紅帽》《愛麗絲漫游奇境》等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看見這些“熟面孔”,有沒有眼前一亮呢?
蘇菲的世界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曾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周圍,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如今,我們還未滑到兔子毛深處,開始往上爬還不晚。魔術師的面目一定會有一群充滿了好奇心的人們發(fā)現(xiàn)。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7
這是一本哲學故事書,讀過之后,不僅能讓我們收獲知識,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好奇心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樂的學習。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在年幼時面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并提出了認識世界的問題,得到了解答的故事。
在此前,寫過的《北大邏輯課》有異曲同工之妙,《蘇菲的世界》的內(nèi)容基本忘記,但它修正過我一些世界觀,讓世界在我眼中似乎有些不一樣了,這是這本書提供的.最大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對比隔壁家的小孩,我們還會對比美國小孩。傳聞,美國有一個小孩上學以后,知道了一個0代表太陽,而他母親憤怒的將學校告上法庭,并索賠巨款,因為他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再看到0時,不會說雞蛋了。
這個故事應當是虛構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多么的固化,人的想象力又有多重要,當一個人擁有想象力,就像擁有翅膀,可以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世界,這種感覺是多么奇妙。
而一堂邏輯課,或者一個哲學課,通過故事來講給人聽,又是多么悅耳,從而感受到世界不同的美好。
《蘇菲的世界》擁有這一切,盡管書名看起來像衛(wèi)生巾的廣告。當我們讀完這本書,會覺得原來知識是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學習的,而且哲學也是一門有意思的課,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8
這個寒假里,我讀了挪威著名作家賈德的一部哲學小說《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14歲的女孩蘇菲在一個平常的下午收到了兩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這個神秘人每天都會準時地給蘇菲寄一個神秘的棕色大信封,同時也在為蘇菲上著一堂堂神秘的'哲學課。這個神秘人就是哲學家艾伯特,在他的指點下,蘇菲明白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開始讀的時候感覺這本書并不是很有趣,事實上,書中的故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為我們解說了許多哲學名人的故事,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充滿幻想的哲學世界,揭開了從古至今的哲學謎團。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哲學家艾伯特向蘇菲提出的問題,每當我看到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總會認為這些題太難,艾伯特竟然向一個初中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當我看到后面的答案時又覺得很簡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難。所以,遇到問題不能退縮,也不要著急去看答案,首先要動腦思考,自己嘗試著去尋找答案,自己的答案總比別人的答案更“深刻”。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為我們開啟了一條通往哲學的道路,展現(xiàn)了哲學的趣味性,揭示了哲學是什么!短K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19
這本書的作者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此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為我們解說了許多哲學名人的故事,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幻想世界,揭開了從古至今的哲學謎團。在閱讀時,我也會因為書中的問題而思考,讀著,你會沉迷其中,為這哲學問題懊惱,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讓我學會了思考,事物總有其相對性。作者以不俗的文筆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整部哲學史展示在我的眼前。
哲學與科學、信仰三者相輔相成,科學是研究“是什么?”,哲學是探索“為什么?”,信仰則是解決“怎么辦?”,也就是說,無論什么哲學,最后必通向任何一種信仰。
正如文中的話“兔子(就是從宇宙的帽子里拉出來的那只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向下爬,卻被這名哲學家中途攔住,他一把抓住她的后腦勺,將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時代戲耍的地方)!蔽覀冊谏钪,也逐漸把對世界的好奇心磨平了,如果不是遇到了這本書,我可能就從毛尖上掉下來。
比起亞里士多德,我更贊同柏拉圖的理念,雞與雞的觀念是雞先有,而雞的觀念是由觀察雞而產(chǎn)生出的。雖然亞里士多德發(fā)明了各種科學并且加以分類,和在哲學方面的作為,令我敬佩,但我仍不贊同他歧視女性的`思想,“他認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而蘇格拉底重視他的良心與真理更甚于生命,令我感到震撼。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我愿隨著蘇菲去探索哲學世界的奧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0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是人出生以來就會有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終極哲學問題,也是所有人至今未解答成功的謎團。
十四歲的蘇菲不斷的接收到一封封不同尋常的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不過,她通過她充沛的知識逃離了“世界”,可是這一切都被席德看在眼里。這本書中我最佩服的是蘇菲,她依靠在那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常人無法觸及的奧秘,才能與艾伯特逃離“世界”
這本書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驚奇,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感到懷疑,不過更讓我吃驚不已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為何擁有如此高的悟性,也許是我們已經(jīng)忘了當初對這世界的好奇,也或許是我們已經(jīng)淡忘了世界。這一點從艾伯特身亡就可以看出,因為他對世界報以好奇,對我們的`生活感到驚奇,所以他才會去探究,去深入,哲學家的瘋狂。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人不過是宇宙的螞蟻,當我們重新打開對世界好奇之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知,所以才需要像他們這樣的哲學家來幫我們來產(chǎn)生他們那“正確的思想”。這本書會喚醒所有人對內(nèi)心早已沉封的好奇與關懷。他解釋了人生的同物,潛至繁瑣小事,深至世界,人心,哲學,使這本書讓人更加誘發(fā)探索,思考。
人如果未背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快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做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這才是蘇菲的世界的真諦,不應該如此嗎?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1
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有時候我會莫名的去想這些問題,有一天我走進書店,看到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我希望從中能夠找到一點答案。
《蘇菲的世界》講述一位叫蘇非的14歲少女,在某一天放學回家,接到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按時間順序?qū)W習并了解了人類從古到今的思想歷程,從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幾位大師思考的根本問題。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生命本來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問候,并結伴同游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的消失。在《蘇菲的世界》中,“巴洛克時期”這一章里,有一首詩“世界是一座舞臺,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有上場的時候,也有下場的時候;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者好幾種角色!蹦俏覀兊娜松且徊恳呀(jīng)寫好的劇本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
中國古代的圣人莊周在夢里遇到了一只蝴蝶,他在想究竟是蝴蝶在他的夢里,還是他自己就是蝴蝶的一個夢呢!短K菲的世界》讓我了解了渣學家的思想,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2
我起初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哲學是最接近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接近的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秩序與自由等。哲學給予人們的是智慧,是使人在潛移默化中產(chǎn)生改變。哲學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示,使人產(chǎn)生改變,使人更超越更具智慧。哲學的發(fā)展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哲學史,不如說是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
讀完《蘇菲的世界》,我發(fā)現(xiàn)書中呈現(xiàn)的是是智慧的世界,更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有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這種說法恐怕不是很恰當,但我們從事教育一線的老師,也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能發(fā)現(xiàn)我們成年人所無法發(fā)現(xiàn)的,更有能力去探尋這世界的真諦。我想,孩子只是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可以說,孩子總是出人意料的。
想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或者是為人父母,都應不懈地努力喚醒孩子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保護孩子們對一花一草、一葉一木的關懷與好奇,帶上自己與孩子一起跟蘇菲去探索世界的奧秘!
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應該好好去看看這個世界,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fā)掘。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3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有關哲學的小說,它的作者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這本書從1919年問世以來,迅速風靡全球,如今已經(jīng)被翻譯成64種語言出版。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突然收到一封神秘的來信,上面寫著: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這簡單又復雜的疑問讓蘇菲非常好奇。接著一封封不尋常的信讓蘇菲認識了神秘的導師艾伯托。在艾伯托的引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和學習哲學。而最終,她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竟是一本書中的人物。于是他們便想方設法跳出這本書,在人間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書里,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積累的知識,試圖解開一個個謎團,然而事實遠比她所想的更玄幻,更離奇。哲學,聽起來就挺深奧玄乎的,甚至會令人感到乏味和厭倦。而在《蘇菲的世界》中,作者埋下了許多重要的哲學問題,將哲學的精華濃縮在一個有趣的`故事里,打造出一部獨一無二的史上最佳小說體哲學啟蒙讀物。
蘇菲是一個擁有強烈好奇心的女孩,她始終懷著對世界深層奧秘的好奇心一步步探索下去。世界對于我們,永遠是未解之謎,是各種猜測和幻想。而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對各種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不斷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不斷猜測,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讓生活充實起來,豐富起來,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4
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的?
就這個看似比較簡單的問題,卻是比較基本的問題,我們窮盡一生,追求是是什么?很多時候不就是想了解自己,了解這個世界,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么?有時候,我們很多心理問題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造成的,我們妄圖和別人攀比,卻不了解自己,我們用覺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做好,事實卻告訴你,你根本做不到。我們了解自己,才不會那么痛苦。
為什么選擇一個十四歲的蘇菲呢?為什么當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最重要的條件是好奇心么?就我看來,太小的孩子,雖然有好奇心,卻沒有足夠的探索研究能力,思維還不足以應付這種哲學問題,也很難去尋找答案。好奇心,意味著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索,因為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我們就很難像孩子一樣,提出各種各樣的質(zhì)疑,問題,即使有孩子提出問題,要不是不耐煩地隨口一說,或者是責罵,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好奇心就這樣被扼殺了。
“赫拉克里特斯說:“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泵恳患挛锒荚诓煌W兓、移動,沒有任何事物是靜止不變的!蔽倚W的時候,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即使是同一棵樹的葉子,同一批出廠的產(chǎn)品,也有不同,至于為什么不同,我沒有考慮那么多。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5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并要我開門拿包裹!碧K菲隨手把門帶上后,便拆開了信封……
蘇非用手指著鏡子里的自己說:“你是誰?”此時蘇非和我的腦子里想得是一樣的:我是誰?不用說,我是莊子婷,可是這個叫莊子婷的人又是誰?是我。得,又繞回去了:我是誰?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可笑了嗎?我甚至無法去決定自己的長相、父母、家族,我更沒有選擇自己是人還是獸的權利,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但這些卻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世界從何而來?”我不知道,說實話,到現(xiàn)在為止沒人真正知道不是嗎?
哲學問題是永恒不能改變的嗎?是,也不是。有關于宇宙之類的各種事物的來源,各種各樣的類似問題在人類腦海里占據(jù)了幾千幾百年了,我還想不著,沒有人可以解決或回答這些疑問,而人類也永遠不會停止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同時,隨著人類時代的發(fā)展和生活的巨大改變,新的問題每天會不斷冒出來,機器人會有自知力嗎?人腦是如何進行運作的?人類和機器的實質(zhì)區(qū)別在哪里?
這些問題太燒腦了,來我們說些可以實時解決的。想要保護地球的多樣性,我們就應該徹底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當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當成宇宙的中心一樣可笑。對我們來說,當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義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不重要,我們應該像尊重現(xiàn)在一樣尊重未來。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人類則是地球的主角。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6
《蘇菲的世界》一書中介紹了有關西方的哲學,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為我們講述智慧的故事。原本枯燥無味的哲學書讀起來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捧書細讀,我了解到弗洛伊德有趣的心理學理論,佛洛伊德主張人和他的環(huán)境之間不斷有一種緊張關系存在。這種緊張關何調(diào)整自己的需求以適應環(huán)境;我們學到如何調(diào)整這個‘快樂原則’以遷就‘現(xiàn)實原則’。用佛洛伊德的術語來說,我們發(fā)展出了一個具有這種調(diào)節(jié)功能的‘自我’。這時,即使我們想要或需要某個東西,我們也不能躺下來一直哭到我們得到那件東西為止!斑@同時引發(fā)了我對于心理學的好奇與探索,在了解了夢的解析,愛情心理學后,我對于心理學的了解也更上一層樓。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蘇菲的世界》喚醒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和對人生意義的好奇,我們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留心觀察,仔細思考,永葆好奇的心態(tài)去探索,去挖掘。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所講的一般:”那些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疑難、困惑的問題也曾經(jīng)發(fā)生在所有聰明人心上;一個問題都沒有漏掉,而且每一個聰明人都回答過它們,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話和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27
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zhì)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chǎn)生不斷探索。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這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fā),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短K菲的世界》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nèi)ヌ剿鳎笞匀坏拿孛苁褂肋h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的好句04-14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6-06
《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3-08
哲學的世界-讀《蘇菲的世界》有感02-15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1-1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12-02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2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2-0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1-1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27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