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著》讀后感1
無論何時都要樂觀的堅強的活著!}記
在假期的閑暇時刻,我讀了余華的作品《活著》。余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真諦。
文中的‘福貴’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他敗光了家里的錢財又失去了妻子,可謂是人生跌落谷底,可他仍然堅強的活著。緊接著福貴的父母相繼死去,為福貴更添痛苦,可他仍然活著。當他被拉去當兵,拉大炮時,他也不忘自己要活著。當知道妻子得軟骨病時,當知道兒子抽血死去,當知道女兒出不了產(chǎn)房時,當知道女婿被水泥板夾死時,當看見自己的孫子‘苦跟’由于自己的愚蠢吃豆子撐死以后,富貴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一生中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親人,親手把一個個埋葬,它堅強的活著,他經(jīng)歷過所有的`痛苦后,他仍然買了‘老福貴’陪自己活著。
從古至今,總有人因為一事不順而尋求短見,人的生命是如何短暫而又脆弱,多少人為了它不惜失去一切,又有多少人被死神無情的奪走了它,可是,不論何時我們都應(yīng)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就在本地,有一個人因為和丈夫吵了一架,再加上工作有些勞累,就在半夜跳樓自殺,被早上的清潔工發(fā)現(xiàn)時血肉模糊,令家人傷心,令看見和知道的人又覺得可悲,為什么不能向富福貴學習呢?不論經(jīng)歷什么都要活著。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在19個月大時就因為一場疾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可她依然堅強的活著。為許多殘疾人造福,為他們開導(dǎo);艚鹗澜缰锢韺W家,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盧伽雷氏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這些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活的很精彩,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活著?在醫(yī)院中一位又一位的抗癌明星,他們和富貴一樣經(jīng)歷痛苦折磨,可他們?yōu)榱嘶钪,為了繼續(xù)看這美麗的世界,他們靠著自己的信念扛過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學習壓力再大也比不上富貴失去兒子的痛苦;暫時失去的自由與福貴被抓走,拉大炮時的擔驚受怕相比也不值一提,相比起福貴這算什么?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脆弱的生命帶給我們絢麗的體驗。我們應(yīng)該好好的珍惜。
生活雖然逆風而行,但我絕不屈服!
《活著》讀后感2
勇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幷叩脑
在生離死別面前,離去的人不用擔心世間事,而生者卻只能被迫來承受這一切——在這冰冷的人世間繼續(xù)努力活著,帶著失去悲痛和對明天的希望。
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總是給底層人民帶來沉重的災(zāi)難,迫使他們?nèi)ッ媾R巨大的生存壓力。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底層百姓,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當時中國幾萬萬人的縮影,命運之神似乎從未眷顧他,可以說世間的苦難都讓他經(jīng)歷了,他的傳奇人生令人嘆服。
福貴最初是一個典型的二世祖,每日進出賭場,揮霍家里的積蓄,家中那賢惠漂亮的好妻子家珍怎么勸都沒用,福貴依舊吃喝嫖賭,最終不僅輸光了家產(chǎn),還氣死了爹,妻子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為命。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所幸家珍在產(chǎn)下兒子有慶后,又回到了他身邊。讀后感·但上天還是不愿放過他,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辛辛苦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這本就十分坎坷了,但在此之后福貴又經(jīng)歷文革、大躍進、自然災(zāi)害,女兒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的兒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在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行漸遠,沙啞悲涼的歌聲從遠方依稀傳來,橘紅的落日在土地的盡頭緩緩落下……
“少時錦衣玉食不知愁,待到中年嘗世間酸苦,老年無人與我度余生!痹谶@本書中最讓我感慨的不止是主人公經(jīng)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jīng)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在一次次打擊之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帶著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未來活下去的希望。
生命如此脆弱,人生飽經(jīng)滄桑,但永遠也不要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即使到最后,無親無故,只剩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蕭索悲涼,也要咬緊牙關(guān),帶著打不倒的意志,活下去。
因為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讀后感3
花了一天半時間吧,把《活著》看完了。也似乎又懂得了些什么道理。聯(lián)想到有些輕生的人十分不該,就在前些天,新車站樓頂還有人嚷嚷著要跳樓,我雖不清楚原因,但相信與福貴一比,定相差甚遠。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作者余華在書的一開始就點明主旨,也為之后的記敘作鋪墊。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貴自述的方式,福貴生動的日常語調(diào)及其對命運的屈服,向人們展示了將茍活作為唯一生活目標的狀況,使作品更深刻。其為我們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
主人公福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去,一次次徘徊在絕望的邊緣,但他卻有著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
在他發(fā)現(xiàn)害死他兒子的兇手之一是春生時,他深明大義,也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當春生面臨絕境時,福貴也依舊盡了朋友的職責,勸他要堅強地活著。
作者沒有發(fā)泄,沒有控訴或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惡的一視同仁。
在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想想福貴的經(jīng)歷,我們就一定會鼓起勇氣繼續(xù)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只能與福貴一樣勞累一生。在不公平面前,任何的抱怨、逃避都是徒勞,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福貴身上隨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給予我們太多無奈與困惑,像福貴那樣經(jīng)歷了許多仍然頑強生存下去,他對生存其實并無明確認識,只是以一種動物般的.求生本能使他延續(xù)生命。但他在暮年卻能以一種洞察人生的樂觀來對待生命,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生活的啟迪。
平凡、瑣碎的生活得利地充斥著我們的每一天,隨著歲月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激情被淡薄,過往云煙的經(jīng)歷和磨練所體現(xiàn)出的是一絲木訥。
在讀了《活著》以后,才真正思考了活著的意義,也釋然了。現(xiàn)在的生活與福貴相比要好許多,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在不停抱怨生活對我們的不公,其實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quán)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tài)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tài)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tài),或者好壞。只是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jīng)努力過……
《活著》讀后感4
“我會好好地活著!睆母YF的嘴里說出來,堅定而又悲涼,在讀完《活著》后,我的心情沉重且壓抑,尤其讀到有慶被活生生地抽干了血而死去。我是一個代入感極為強烈的人,很難想象,自己的兒子處在最好的年紀以這種方式死去,而福貴,接受了身邊人一個個的離別。
他在晚年講述往事時,沒有逃避,沒有失聲痛哭,沒有一蹶不振,他用輕快平靜的語氣講述他所經(jīng)歷的一個悲痛的故事,我時常想,他不難過嗎?是怎么做到熱情講述自己的傷痛的。直到后來,我有了另一層感悟。
他怎么會不難過呢?最愛的.人都離開,晚年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無奈,是心酸后的沉默,也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不再糾結(jié),何嘗不是種解脫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經(jīng)歷罷了,許多自然災(zāi)害帶走了他們的家園和親人,那么他們的余生就以淚洗臉悲痛度日嗎?書中福貴說:“我會好好的活著!痹谖艺J為是對逝去親人們的寄托,是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心愿,是回憶,是安慰。但這份勇氣卻很難得,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和滄桑后,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級時因病離開了人世,他在世時最疼愛我,外公生前是個很善良的人,他樂于助人,和鄰居們的關(guān)系很好,所以他逝去時,鄰里鄉(xiāng)親都泣不成聲。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她一人和無盡的思念在盤旋,外公去世后,她時常對著門口發(fā)呆,后來她種了許多花,擺在客廳、廚房、房間,反常的是,她愈發(fā)熱愛生活,為什么呢?明明前幾天還那么傷心,為什么那么大的變故幾天時間就緩過來了?外婆不愛外公嗎?
直到后來,外婆告訴我,她很愛很愛外公,外公在世時喜歡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蟲子沒有種,外公去世了,外婆便開始種花她告訴我,她的愛寄托在那一束束花里,“所以,才要更堅定地好好活下去!彼l(fā)著呆,口中喃喃道。
再一聯(lián)想,我們是不是也應(yīng)該這樣呢?即便沒有什么重大變故,但我們也會經(jīng)歷人生一次次挫折的打壓。就像學習,可能分數(shù)在一次次打擊我們,但我們能抗住嗎?能戰(zhàn)勝嗎?飽經(jīng)滄桑,淡然微笑。顯然,我們還沒有福貴的“飽經(jīng)滄!,但作者也是希望我們能夠在逆境中頑強生長,微笑面對生活。
“我會好好的活著!焙竺娴脑捠,“代替有慶、家珍還有那些逝去的親人!蔽遗宸,我又想起了一句話:只有在飽經(jīng)滄桑后,還能淡然微笑面對生活的,才是強者。
《活著》讀后感5
“一切痛苦,迷茫,彷徨,失落,愛恨情仇都是幸運,因為還活著! --------題記
故事的開篇介紹了一個名叫富貴的老農(nóng),年輕時本是家財萬貫,卻因沉迷賭博,而不得不從大富大貴淪落到一貧如洗。全家開始幫著還債,但是,他全家的命運似乎注定是坎坷的,父母相繼去世,沒過多久,兒女妻子也被疾病奪走了生命。
戰(zhàn)爭,別離,死亡這一幕幕都是富貴親眼目睹的,而他卻無能為力,即使戒掉了不良嗜好,改過自新開始積極生活也沒有人見證,不得已孤苦伶仃的與一頭與自己有著同樣命運的老牛相依為命。
我思尋著,對于活在當下的我們,沒有戰(zhàn)爭,不必忍受饑餓,那活著的意義是怎么樣的呢?
去到大山里,看到孩子們?yōu)榱藢W習,翻山越嶺,不惜一切代價只為能在教室里接受到教育,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告訴我,可能他們活著的意義就是走出大山,靠知識改變命運,到更遠更繁華的.城市看看;去到養(yǎng)老院,看到那里躺在床上度日如年的老人,他們行動受限,整天就只能看著天花板和窗外,他們空虛的眼神告訴我,也許對于這個年紀的老人而言有子女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說說話,敘敘舊就是他們活著的意義吧;走在上下班高峰時,人滿為患的地鐵里,白領(lǐng)們快速的步伐和堅定的眼神告訴我,為了在大城市立下根,不辭辛苦,拼命工作,每日與黑夜作伴……
雖說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離開這個世界也是不得不走,但是既然有了生的機會就要活的精彩。每個人都活著,但有著不一樣的追求,而活著的意義不正是追求更好,變得最好,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換個角度想,富貴也是幸運的,從前有病危父親抵押房子彌補過錯、行動不便,體弱多病的母親下地勞作攢錢、妻子懷著孕卻得知沒了錢后的不怪罪,放棄堂皇富貴與他相互攙扶,同甘共苦,F(xiàn)在有堅強的意志,也擁有了憐憫他人,反省自身的能力。
很值得慶幸,即使活著很艱難,但是富貴選擇了笑著面對。
我認為即使平凡也要學會努力,期待終點的美麗,沿途的風景也要更加懂得珍惜。變得善良,對一切充滿感激,相信身邊的人都是你樂于助人的見證者。當然也要不饒點滴不饒自己,因為所有努力都有跡可循,好好學習才能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探索一切未知的精彩,沒準一個超大的驚喜就在遠處等你。
《活著》讀后感6
前幾天看了余華的《活著》,感覺寫的不錯。故事寫富貴一個地主兒子一生的經(jīng)歷和感受,很不幸的一個人。作者用冷酷的手法描寫著他一個個人生的悲劇,沒有評論,沒有褒貶,沒有同情與憐憫。我想這是作者近乎自然的寫法。自然界對蕓蕓眾生平等,對人的各種經(jīng)歷都冷靜而理性的旁觀。
故事中的戰(zhàn)爭場面描寫的很殘酷、無情,同時也非常的真實。戰(zhàn)爭就是死亡,任何一次勝利都是用無數(shù)人的血換來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發(fā)生在60年代,有慶一個13歲的學生,和學校的學生去醫(yī)院鮮血?h長夫人產(chǎn)后大出血,同學們被組織獻血。先看獻血的人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開始沒讓有慶獻血他還很著急,非常希望能做點好事。結(jié)果經(jīng)檢查,只有他一個人與縣長夫人血型匹配,不幸也就降臨了,醫(yī)生不顧孩子的死活,過量的抽取他的血,結(jié)果導(dǎo)致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從此消失。讀到這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我也在深深的思索作者這樣構(gòu)思的原因。弱者和強者之間,強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道義,沒有人性,和禽獸一樣犧牲弱者的利益,甚至生命。我以往的.觀念在這里顛覆。
鳳霞和二的之間的相親,我很感動,兩個人都有常人不能接受的缺陷,但他們彼此都不嫌棄對方,都很知足。沒有挑剔,只有滿足。幸福在于知足與感恩。
家珍有病,醫(yī)生診斷無法醫(yī)治,但是她還是依靠自己頑強的對生命的不放棄的精神,堅強的多活很長時間,直到女兒的離去徹底擊垮了她的精神。多么堅強的女性,多么偉大的生命力。
富貴一生經(jīng)歷種種坎坷,有些是別人強加的,有些是歷史造成的,有些是自己胡來造成的,有些是貧窮造成的。無論那種,他都默默的承受,這也體現(xiàn)最底層人民的弱小與無奈,他的堅韌與堅強,悲傷中練就的樂觀。
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很符合歷史的,符合歷史條件下真實的生活。富貴一生坎坷,作者把那個時代人民的經(jīng)歷命運加到他一個人身上。他堅強的走過來,而且仍然不失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钪褪且煤玫纳睿鞓返纳睿蛲祟惖拿篮。
生活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其他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去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活著》讀后感7
用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活著》,感覺真的是本不錯的書,卻很難從里面準確的汲取出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吹倪^程一直很平靜,聽福貴講著他一生的經(jīng)歷。隨著他命運的不斷輾轉(zhuǎn),對這個人的愛恨也是一直發(fā)生著變化。起初,福貴是一個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賭的紈绔子弟,不過,剛開始也只是以事不關(guān)己的心態(tài)看待他的一切行為,直到,他竟然打了為他懷了孩子的家珍,才開始憤恨。
家珍是個善良的女人,一輩子跟了福貴,算是沒想到一天的福氣,不過,卻在這樣磨難的`一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后來的福貴,對她還是不錯的,每天背著她出去散心,這也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幸福了吧,值了。對她,我一直抱著一種崇敬和心疼的態(tài)度。
鳳霞倒是沒什么感覺,覺得她的一生挺好,雖然耳朵聾了,嫁的是個偏頭,但是,偏頭女婿對她真的是沒得說,算下來,她也比那個時代的其他女人幸福了些吧,起碼比她媽強。
有慶是讓我最震撼的一個男孩,他對羊的那份心疼,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自己養(yǎng)的那兩個小羊,那天媽說要把它們賣了,我蹲在羊圈看著它們心疼老半天呢。
有慶的死是讓我看這篇文章心情最暴躁的時候,特別是醫(yī)生的麻木,讓我突然就有種想殺人的沖動了,別說福貴,就我一個女生都看不下去了,活活的一個孩子就突然這么沒了,是誰誰受得了啊。要是誰的親人被這么不明不白的折騰死了,誰如果沒有想把那抽血的護士和醫(yī)生給整死的沖動,那他肯定不正常。太滅絕人性了。!
那個年代是個怎樣的年代,具體的我摸不清楚,只是很慶幸自己能出生在那個年代之后,少經(jīng)歷了那么多世態(tài)炎涼、生離死別。在我感慨現(xiàn)在生活的種種不好時,讀了這篇文章,我就開始逐漸感覺平衡了,比起他們,我已經(jīng)很幸福了。
那么多人都去了,留下了福貴。也許活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但是,活著,起碼還能感覺到哪怕不幸福和不快樂。
只剩下福貴了,就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連苦根也去了,可是福貴沒有放棄生活,這點我很佩服他,他仍然堅持活著……
看完這篇文章,最大的感慨就是——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強的面對人生!
《活著》讀后感8
《活著》是余華先生所作的長篇小說之一。小說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的一生,風光過,也落魄過,歷經(jīng)艱辛,卻又頑強地活著。一時間竟說不清這到底是不幸還是幸運。
福貴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生離死別。父親離世,母親離世。兒子有慶被抽干血而死,女兒鳳霞生子離世,戰(zhàn)友春生不堪革命侮辱自殺而死,妻子得病離世,女婿二喜工作中意外身亡,外孫苦根吃豆子撐死。福貴親手將他們埋葬在村西。從此以后,只有走到了村西,富貴一家人才能隔著兩個世界團聚。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到頭來,福貴還是一個人。像夢一場,他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終究也要孤獨地離開。
福貴是不幸的。年輕時好嫖賭,將家產(chǎn)輸光,落魄潦倒。后來為了給母親找醫(yī)生,又被拉去當壯丁,上戰(zhàn)場。黑發(fā)人送白發(fā)人,白發(fā)人又送黑發(fā)人。后來只剩孤獨一人。福貴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破產(chǎn)了,沒被當?shù)刂鳂寯赖簦趹?zhàn)場中活下來并回到了家,他的房屋沒有被當煉鋼鐵的地方而拆掉。他有過愛他的父母妻子,有過孝順懂事的孩子孫子,有過老實的女婿。人一生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他幾乎都扮演過了,所要體驗的家庭之樂,他也體驗過了,所以,他的一生也算是完整的吧。
小說中的“我”花了一天的時間,了解了一個人的一生。讀完不禁感慨,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既漫長,又短暫。福貴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這又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變化無常?v觀福貴的一生,我同情他,也佩服他。同情他富貴后落魄,送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同情他最后孜然一身。佩服他在這么多苦難的`打壓下仍舊堅強的活著,與僅受革命折磨便自殺的春生相比,他簡直是個巨人。他對生活充滿了失望,卻又熱愛生活。文章最后,福貴拉著跟他一樣年邁的福貴老牛,回到屬于他一個人的家。此時的他將他的一生像講故事一樣講給“我”聽,仿佛對過去釋懷了。
福貴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什么叫活著。曾經(jīng)風光是一種活法,后來落魄又是一種活法。經(jīng)歷苦難叫活著,經(jīng)歷喜悅叫活著,安然面對過去,叫活著,坦然面對未來,叫活著。福貴還活著。他帶著堅強的毅力和看淡一切的心,平淡地活著。
生命只有一條,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怎么活著。我希望自己在人生末了,能像福貴一樣活得通透,活的坦然。雖歷經(jīng)打擊,仍堅強面對,雖孤身一人,卻逍遙自在。
《活著》讀后感9
生命是一個人對自己經(jīng)歷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jīng)歷的看法。
——余華
看完這本書后,我第一句就感嘆:這是一個好悲傷的故事啊……
這本書以一個流浪漢道聽途說的故事方式寫了下來。其中,文中的第一個“我”,對這個故事是有自己的評論的。這樣的文學手法,我第一次接觸。這樣可以完整地寫出這個故事,也可以自由地抒發(fā)作者的一些感觸。
福貴原先是個富家子弟,卻因賭博輸了家產(chǎn),連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帶著兒子回來,母親卻病倒了。為了求醫(yī),福貴被抓去當壯丁了。
幾年后回來,雖然母親已經(jīng)去世,女兒也因一場高燒不會講話,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團聚了。又因饑荒,被迫無奈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了家,他們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運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后來兒子又因獻血過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勤懇的女婿,女兒又因難產(chǎn)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外孫。
本還可勉強過上好日子,女婿卻因工地失誤丟了性命。福貴拉扯著外孫長大,卻因為一個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失誤——豆子煮多了——外孫被吃撐死了。
就這樣,親人接二連三地去世,這樣的遭際,苦不堪言。
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先是和國民黨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還有饑荒。我看過的書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動蕩的時代背景。這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樣是被社會一步一步碾壓,直至毀滅。但是《活著》的`結(jié)局不一樣。福貴沒有被壓垮。最后他從集市上的宰牛戶手中救回了一頭老牛,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和它一起優(yōu)哉游哉地種田,喊著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訴“福貴”,不只有你一頭牛在犁田哦!
這樣的田園生活,是甜是苦難以分辨,只覺得彌漫著無盡的蒼涼。
有人會問,這樣“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有什么意義嗎?
什么是活著?活著就是你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更可以經(jīng)受生命中的痛苦——畢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爺爺也出生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我小時候還聽爺爺說過,當時捕來的魚都要充公,饑荒時確實會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學。其實生活的苦難離我們并不遙遠,F(xiàn)實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苦難”。我們不應(yīng)像駱駝祥子一樣被壓垮,我們應(yīng)該學著福貴,以樂觀的心情去繼續(xù)生活。
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并不是很了解什么叫饑荒,我也沒有體會過親人離開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著》后,長嘆一聲,這真的是個好悲傷的故事啊……
《活著》讀后感10
“‘活著’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边@是作者余華在自序中的話,生命于我們每個人來說,不光是饋贈,更需要我們捍衛(wèi)它的責任,感受生命賦予的悲歡離合,并努力將“活著”這件事做得出色與有意義。
《活著》以第一人稱的敘述,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講述了福貴一生經(jīng)歷的喜樂與苦難,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書中,生命在不斷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變得異常詭異,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測的成分也就越來越大,越能體會生命的可貴和活著的不易。那層出不窮、一波接著一波的`苦難象風一樣襲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時,才讓人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堅韌不屈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生命雖是脆弱而無常的,但在書中,卻讓生命的堅強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命運,可以感激,也可以仇恨,但是它不可違抗。帶著與生俱來的印記。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讓我們會頓悟活著的更深層次的意義。讓我們明白生命中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著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xù)前進的力量。
“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說紛紜而沒有結(jié)論的話題,余華這樣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被钪巧旧淼囊,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堅強樂觀是對死亡的超越。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獨,在冥冥中兩者相輔相成, 互為補充,互為因果。人要靠記憶來慰藉,要靠傾訴來釋然,要靠平靜來概括,要靠回首來徹悟。經(jīng)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局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
《活著》是關(guān)于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表達了時間的漫長與時間的短暫,時間的動蕩與時間的寧靜!拔抑栏YF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在此也借助余華的話作為勉勵,生活充滿著無限可能,無法預(yù)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認真做好現(xiàn)在的事與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對于活著的一個交代了吧。
《活著》讀后感11
夜幕悄然降臨,伏案學習的我,身心俱疲。耳邊又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那是悠揚婉轉(zhuǎn)的二胡聲。
不用往樓下看我也知道,又是那位老人在拉他那首不知名的曲子了。他拉的那首曲子,或許誰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吧。
我的目光停留在了我身旁安詳?shù)仄教芍哪潜緯稀姆饷嫔虾杖粌蓚大字:《活著》,作者是余華。
這本小說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福貴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盡人生苦難經(jīng)歷的戲劇。富家出身的.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了家業(yè),淪為農(nóng)民,變得一貧如洗。他的后半生都是在艱苦的歲月和親人的相繼離世中度過的。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日漸老去的福貴和伴隨著他的那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著從前的歲月……
旋律似乎進入了高潮,變得激昂起來了。它將我拉回了現(xiàn)實中,我這才發(fā)現(xiàn),我連手中的筆都忘了放下。
我從窗口往下看,在一間車庫門前看到了那位老人的身影。在小區(qū)路燈昏黃燈光的映照下,我可以大概看清他的模樣——他就那樣從容地坐著,蹺著二郎腿,二胡架在腿上,弓毛在琴弦上不緊不慢地摩擦著,那熟悉的旋律從這里悠悠地流出。他的臉上,歲月留下溝壑縱橫,頭發(fā)、眉毛、胡須都是斑白的。好一張滄桑的面龐!
但他一點兒都不蒼老。
每當老人拉起他那把二胡時,臉上總是帶著陶醉的神情。他在平時生活中樂觀開朗,臉上總是笑瞇瞇的,遇見熟人,總會熱情地打個招呼。
我隱隱看到,老人緩緩站了起來,腳下的水泥地幻化成了田野……一個撫著老牛的老福貴,浮現(xiàn)在了眼前。他就那樣從容地站著,沾著點點斑駁的泥漿的褲管高高地卷著,赤裸著上身,那頭老牛陪在他身旁,不緊不慢地晃動著尾巴。秋日的暖陽照耀著他健康的黝黑的臉,汗水沿著條條溝壑向下流著,粒粒汗珠閃閃發(fā)亮。好一張滄桑的面龐!
但他一點兒都不蒼老。
我驀然發(fā)現(xiàn),兩位老人竟如此地相像——好像他就是福貴,福貴就是他一般。
只是,老人有著一個兒孫滿堂的幸福大家庭,生活過得也還算不錯。平時晚上沒事干,就拉拉二胡,消磨消磨時間。
而福貴,雖沒有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但憑借著樂觀豁達的生活志趣,一片田,一頭牛,一個人,把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頓時思緒萬千。
以后,每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那熟悉的旋律似從中悠悠飄出,兩幅畫面呈現(xiàn)在我眼前一人一牛和一人一琴。
《活著》讀后感12
秋 是沉靜的
我喜歡看書,喜歡無憂無慮的看“閑”書,一旦給我加任務(wù)我就對這件事討厭無比。在教育學的知識不用考試時我看教育學的書津津有味,再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甘之如飴,一旦告訴我教育學是要考試的,曾經(jīng)的津津有味瞬間變得味同嚼蠟,閱讀的是同一本書,卻再也不會擁有閱讀它的閑情雅致。
秋 是金色的
到目前為止沒有被任何任務(wù)影響我依然喜歡看的書是《活著》,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在初一,那時我哥送了我?guī)妆緯老∮浀糜泄舻倪x集,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余華的《活著》,其他的書目就不記得了。
書我都認真的看了一遍,時間證明我對《活著》最感興趣,從初一到現(xiàn)在,大概讀了3遍《活著》,每一遍感受都不同。第一遍讀時,被故事情節(jié)牢牢的吸引,不由自主地想知道后續(xù)情節(jié)。讀時我常常想怎么會有人這么倒霉,天下不好的事情全部發(fā)生在了他身上,感覺福貴太可憐了,讀書途中幾度心痛。第二次讀時,雖已知情節(jié)發(fā)展,但對于其中有意思的情節(jié)依然感覺不可多得,此次我對于福貴的'憐憫少了一些,而是覺得人在世上可以不迷信不封建,但是得懂因果,還得服氣敬畏這個因果。
秋 是濃烈的
如今再次讀起《活著》,在同情福貴的同時,更加感受到作者的語言魅力,有時候就是簡單的一個場景被作者描述地栩栩如生,有時候的描述讓人心痛不已,你比如說有慶給校長捐血失去生命那部分,看完讓人氣憤揪心久久難以平復(fù)。目前這一遍還沒有讀完,但是現(xiàn)在我對福貴更多的是佩服,他有過高光時刻,也有人生至暗,當一切落下帷幕,他講起過去好像在講故事一樣風輕云淡。
當今這個時代,試問能有幾人擁有福貴這樣的大心臟?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或挫折,在面臨當下情況不由自主的抱怨難過壓抑,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困境真的那么大,是不是就沒辦法度過?或是有沒有可能轉(zhuǎn)變想法,我們就把種種經(jīng)歷包括困境當成是人生畫板上的色彩,用心去感受體會它,試著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清晰記得我第一遍讀時,總是被滿滿的悲傷籠罩,被其中的悲慘事件壓抑的喘不過氣來,而現(xiàn)在我在想福貴如果沒有經(jīng)歷其中的一波三折還會有后來的平靜如水嗎?一個從來沒有失去的人,應(yīng)該對于擁有的體驗也比較有限吧。
《活著》讀后感13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一天空上學前、放學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這不僅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杯具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y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nóng)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只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jīng)很好了!這不僅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1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nóng)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nóng)民卻只有6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nóng)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要分等級為什么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就應(yīng)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職責履行義務(wù),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應(yīng)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取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取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明白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職責與義務(wù)!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個性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jīng)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讀后感14
其實還在學校上學時就聽說過《活著》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近日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哥哥去上幼兒園,妹妹被外婆帶出去玩,難得幾分空閑,在書房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多小時,我一直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跌宕起伏,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等孩子入睡后,我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可惜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通常都不會比小說出色。相比之下,雖然有葛優(yōu)賣力的演繹,但是電影還是顯得太溫柔,張藝謀對主人公的闡述太仁慈。
活著,還是死去?
由于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chǎn)。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著痛苦著。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jié)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盡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沖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著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里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發(fā)、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著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仿佛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么!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只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于,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且荒謬。由于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xù),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溫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里。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敘說。
我們?yōu)槭裁匆钪?/p>
余華用他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為什么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yīng)該絕望嗎?他不應(yīng)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yīng)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余華偏偏讓福貴活著,這活著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涅槃。
《活著》讀后感15
生命是個永恒的話題,人們不斷討論生的意義,而作家余華直接以《活著》為題,以中國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來展示他心中的話。
與書名《活著》的深沉不同,書一開始描寫一個舊社會的地主家的兒子福貴,他嗜賭成性,游手好閑,“這樣的人死了也罷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義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輸光了家里所有的財產(chǎn),在父親臨終的話下,他開始重新做人,而悲劇從此在他的生活里漸次上演。
他進城為母親買藥被抓了壯丁,在戰(zhàn)場上失去了難得的朋友。幾經(jīng)輾轉(zhuǎn)回到家,母親已死,妻子含辛茹苦養(yǎng)大孩子,可女兒卻是啞巴。接著妻子病倒,女兒含淚送人,唯一指望的兒子因給人輸血失血而死,女兒在生孩子時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喪生,最后的`親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撐死……如果說世上真有因果報應(yīng)的話,那么福貴一定是最好的體現(xiàn)。
面對無數(shù)次的“天崩地裂”,福貴的反應(yīng)卻令人驚嘆。他并非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而是有著超脫凡人的韌性。傾家蕩產(chǎn),他還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壯丁,他心里堅定著回家的念頭;妻兒死去他還有啞女兒和孝順女婿;他倆死了還有未諳人事的孫子等他撫養(yǎng);最后連孫子都離開了他,他就放十塊錢在枕頭下讓人替他收尸,終日以黃牛為伴!從令人憎恨的紈绔子弟,到讓人淚流的悲慘農(nóng)民再到受讀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筆下的福貴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韌勁究竟多大。
我認為他是面對苦難時我們的好榜樣,可以稱其為生命的不倒翁。任憑殘酷生活的拳打腳踢,他總能找到活著的重心,讓自己擺回最合適的位置,就算命運殘酷的像一把鐵錘,將他最后一點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將它小心埋好,讓自己死后的骨灰能與之相伴。
余華以《活著》為題,卻專注描寫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壯麗生命詩篇,卻以琵琶輕輕彈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點,卻像哄孩子一樣溫柔拍打。正是這樣以平淡的口吻訴說著一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給人以最樸實、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著,在苦難中靜靜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