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心得1
在《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中,對我應(yīng)相最深的是“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主要講了:‘一個人友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群,人以群分”。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迸笥言谝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惡之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中,我還知道良朋益友,也就是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友諒,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友多聞,也就是這個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惡朋佞友,也就是損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友偏辟,也就是說這種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友善柔,就是說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友便佞,就是說這種人沒有真才實學。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卻腹內(nèi)空空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友了一定的變化,有真才實學的人,如果口才太過于笨拙,不善表達自己,也會給自己的職業(yè)和人生帶來一些障礙。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觸: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論語讀書心得2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lǐng)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dǎo)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么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比耸紫纫軌蛘_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應(yīng)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jié)合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于丹教授在交友之道中對“益者三友”及“損者三友”進行了深刻的詳細的解釋,其內(nèi)涵令人思考!人生難得一知已,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金錢、地位等是一些人衡量交友的標準,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自己有良好的修養(yǎng)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的打開了一個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在人生之道中,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短暫的一生活得有價值,那就是要多學習,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其實就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孔子所言的從十五到七十的人生歷程,每個階段都是可以參照的一面鏡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壓力的增大,怎么樣才能有一顆從容淡定的心,那需要的是一種修煉,需要的是學會舍棄,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于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
看于丹解《論語》體會到的是,《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在現(xiàn)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涼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總之,在當今以經(jīng)濟利益為主導(dǎo)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君子少一些小人,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些安寧,我們國家的理想目標就會早日實現(xiàn)!
論語讀書心得3
今天心血來潮,翻了翻給女兒買的課外優(yōu)秀讀物《論語》。
當看到下面這一條頗受啟發(fā)。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那么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那么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句話翻譯為現(xiàn)代文就是: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求官職得俸祿的方法。孔子說:“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有疑問就保存,慎重地說出無疑問、有把握的事,就能減少錯誤;多看看,保存疑問,慎重地實行無疑問的事,就能減少懊悔。說話少出錯,做事少懊悔,官職俸祿的時機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從事學校中層領(lǐng)導(dǎo)幾年了,活沒少干,事沒少做,成績也沒少出?墒侨穗H關(guān)系及上下級關(guān)系處得就是不怎么樣。有時候總結(jié)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有時候埋怨自己不會處事。有人說,做得多就錯得多。當今天看了孔子教誨弟子的話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人要善于傾聽和觀察。人長著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絕對不是擺設(shè),眼睛和耳朵是大腦的前鋒偵探,大腦司令部根據(jù)先鋒反應(yīng)的消息再指揮嘴或手等做出語言或行動。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聞闕疑”,多方面聽取意見,然后經(jīng)過大腦的全面思考和正確判斷,確定無疑問有把握的方案,再“謹言”,而無把握的方案,就可以棄之不言,謂“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見闕殆”,多方面了解借鑒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類似的有過失和問題的事件,反應(yīng)給大腦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確定無疑問的路子,再“慎行”,而無把握的路子,或者經(jīng)別人驗證不可行的.路子,就成為“其余”之列了。
孔子說,只有這樣,你說錯話,做錯事的機率會很少,你懊悔的次數(shù)也很少,這樣就“祿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觀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鑒利“前車之覆做后車之鑒”。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要善于聽取眾人的意見而做出明智的選擇。這樣才會不做或少做懊悔事。
讀到下面這句時,也感到汗顏。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換車字旁音為倪),小車無軏,(音為越)其何以行之哉?”
熟話說,一諾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沒有講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學,說好了,把投稿地址發(fā)給那個小學的教誨主任的,可是回來之后,把那個郵箱和不知道放哪兒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沒有發(fā)。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來找到郵箱的時候,那個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兒了。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學校教師學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級做得很認真,像此類的活動,一定要評比,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價,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沒有認真的評選,也沒有及時地總結(jié),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以后對此類事情要引起重視。必須明確規(guī)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讓別人知道做的結(jié)局怎么樣,有布置有檢查,才能落到實效。
今天讀了論語。讀完第一個感想就是:果然是論語。≈囌撜娌簧!很多話都像廢話一樣……明明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做到的人幾乎沒有嘛……怪不得孔子是圣人——全部都做到這樣也算他有本領(lǐng)了!像他學習!!
不過我覺得學習真的很重要,而且學習要經(jīng)常去實踐。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不是沒有道理的。身邊學習好的人有很多,雖然我不是很自覺的人,可是我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論語讀書心得4
昨天一個老師說到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我在偶然的機會看了幾十頁,至今也沒看完,不過于丹在《百家講壇》講的論語,我倒是在網(wǎng)上看了一遍。于丹講了論語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普通人覺得她說的好,說出了他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想理清卻理不清的人生思路。但一些大學教授聯(lián)合把于丹講的論語狠狠批判一通,說她根本不懂論語。一百人讀論語就有一百種感悟,既然于丹說的是論語“心”得,也可以說是自己的人生感悟,她的理解能對一些人產(chǎn)生作用就不錯了。別用學術(shù)的眼光苛求,說的太深奧了老百姓也不懂啊。以我看,于丹的論語心得還是有它的積極意義。
對個人,于丹強調(diào)要追求內(nèi)心的坦然與淡定,要化解生命的遺憾,不要爭名奪利,要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把握好自己,關(guān)注自己的成長,追求幸福。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人們很需要這樣的心靈的`指導(dǎo),有些人痛苦,有些人彷徨,卻無法化解,如果于丹的那一句話打開了一個人的心結(jié),讓迷茫的心靈看到光明,讓痛苦得到減輕,那也算行善積德了。
對國家,于丹講的論語流露著“和諧”的思想。她把論語分了七個部分,無論是說交友、理想、還是談君子、處世,看似從個人出發(fā),實際上更是一種社會道德、公約的重塑。這與和諧社會的建設(shè)是一脈相通的。于丹的語言非常精妙,很動人,舉止很優(yōu)雅,用這樣的美女教授來感化國人,效果自然更好。有人說中國人是最可怕的,因為中國人沒有信仰,于丹讓人們追求內(nèi)心完善,心靈的寧靜,身心具修,對于沒有信仰的中國再合適不過了。
對國學,于丹可謂貢獻大大,論語掀起了國學熱,《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論著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連《三字經(jīng)》也占了國學的光。國學似乎不再曲高和寡,竟成了人人可談的大眾時尚。
古人說半部論語可以治(知)天下,于丹說半部論語可以修身。我的道行淺之又淺,對于《論語》我不敢評論,只是《論語》中的那句點撥了我,于丹的那句心得提醒了我,就感到幸運并心存感激了。
下面是通過于丹講論語后,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句:
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法律),小人懷惠。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便辟,善柔,便佞。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
論語讀書心得5
如果我們每個人遇事能夠?qū)⑿谋刃,多一些寬容,由我及人的想一想,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多少是非爭端。
曾子曰:“君子以文章去交會朋友,以朋友輔助仁德”,向我們揭示了交友原則!耙晕臅选焙汀耙杂演o仁”已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名言!拔摹笔侨藗儗ι畹男牡门c體會,以文會友得到的更真誠、更珍惜友誼,以酒會友,即使“一口悶”也未必是真的感情深。所有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相互激勵、幫助自己提高修養(yǎng),走向成功。
孔子曰:“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惡行,小人卻與之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個人只要擁有寬廣的心胸與助人為樂的精神,才能為別人好,自己心里也替人家高興,別人倒霉也替人家惋惜。成人之惡是一種低級而又狹隘的思想,這種行為常常是某些人的個人私欲所驅(qū)動的,要不就是從中得到好處,要不就是看著別人倒霉卻暗自竊喜。
孔子曰:“天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落的”。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用耐寒的松柏來比喻一個經(jīng)得住嚴峻考驗的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品質(zhì),常常只有在關(guān)鍵時刻才能體現(xiàn)。所以人們常說“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它提示與人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他人在某些關(guān)鍵時刻的表現(xiàn),因為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人,平時仿佛戴著面具,但在關(guān)鍵時刻那本來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現(xiàn)在多用來指時間如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也有惜時的意思在其中。在兩千多年前,那時孔子就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進德修業(yè)、孜孜不倦、不舍晝夜。還告誡人們,人生四戒即毋意(不臆猜--不要憑空猜想)、毋必(不武斷--不要主觀武斷,遇事情要多想多聽)、毋固(不固執(zhí)--敢于面對現(xiàn)實)、毋我(不惟我獨是--不要自以為是,要懂得低調(diào)行事,謙虛做人)。
論語讀書心得6
通過讀論語,讓我明白了對父母的錯誤意見或看法,不要視而不見,也計較對錯,而是要真心誠意的去提意見和見解。
使父母從內(nèi)心真正理解兒女,在家庭里兒女如果對父母有意見或?qū)栴}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只要兒女對父母有孝心、有責任感,最終矛盾會解決,家庭會達到合協(xié)統(tǒng)一,這才是真正的好兒女應(yīng)該做的。
論語讀書心得7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結(jié)晶,是一份讓人受益匪淺的文化寶藏。讀過之后,我對學習態(tài)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人說“態(tài)度決定性格”,我覺得“態(tài)度決定學習的一切”。因此,我認為,學習要有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tài)度。我們在學習上要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視自己的無知。面對問題,應(yīng)該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yīng)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yīng)當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中除了正視自己的無知,秉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學習外,還應(yīng)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yīng)用,也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快樂在于練習,因此除了重視“學”,我們更要追求“習”!傲暋本褪窃凇皩W”的基礎(chǔ)上加以應(yīng)用,也就是實踐。孔子帶領(lǐng)著弟子周游列國時一邊學習一邊應(yīng)用知識,他們將知識應(yīng)用起來應(yīng)該是有個人學習的目的。作為學生,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去享受學到知識的滿足感和在生活中應(yīng)用知識的成就感。前幾天,天空中出現(xiàn)美麗的魚鱗云,我從學到的'地理知識懂得,“魚鱗云”是秋冬季強冷空氣來時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說明天氣將轉(zhuǎn)晴,并且在未來兩三天都是好天氣。果然接下來一連幾天都是晴天。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應(yīng)用知識的成就感。
在學習中我還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所體現(xiàn)的不僅是個人修養(yǎng),還是在學習上的一個態(tài)度和一種風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欣賞并學習別人好的方面是謙虛的基本!疤撔氖谷诉M步”這不僅在個人體現(xiàn),一個國家在國際上也應(yīng)有這種態(tài)度?鬃拥睦碚撾m在古代產(chǎn)生,可在現(xiàn)在仍有不少可取之處。雖然“半部《論語》治天下”略有夸張,但這并不妨礙《論語》對我們的影響。
學習是我們學生的首要任務(wù),端正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我們的學習,我們只有做到正視自己的無知,才會踏踏實實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知識后我們還要將其應(yīng)用到生活實踐中,感受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在繼續(xù)學習中保持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做到學無止境。
論語讀書心得8
《論語》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對話的內(nèi)容,它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在《論語》簡短的語言中,體現(xiàn)了儒家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對后代政治、思想、文學藝術(shù)等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圣經(jīng)”。書中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借鑒、學習。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儒學所倡導(dǎo)的那種品德和功能,于今亦有積極效用。
其實一開始讀《論語》時,我自身的感受就是:看不懂,頭大。就算看了注釋也很焦躁,不想看。
第一節(jié)語文課讀《論語》時,我便浪費了12分鐘多。
但慢慢撫平自己的情緒后,慢慢地、細細地品讀,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拿自己的行為對比書中的行為,進而獲得一個很有用的道理,并把此道理銘記于心。并且還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本書真正讀進去了,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些毛病漸漸地被這本書磨的消失了。
《論語》對我而言是一本十分神圣的書,因此我對它充滿了敬畏之心。所以我每次在讀它之前都會先深吸一口氣,再長呼一口氣,來撫平自己的'內(nèi)心,讓自己沒有任何雜念了再來讀這本書。
《論語》真的帶給了我很多感受。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次的讀《論語》活動雖然結(jié)束了,但我會一直溫習這本書中的道理,讓它來指點我的生活中的行為。我與《論語》同行,一生同行!